意义与含义争论的反思——再析伽达默尔解释学思想中的意义问题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理与方法》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学术界强烈的反响.就目前国内对伽达默尔解释学思想中意义概念的研究现状来看,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与专著,而且在对伽氏意义概念做出诸如相对性、生成性、流动性等界定时也已形成共识.但有很多人将伽氏所讨论的"意义"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含义"概念相混淆,甚至在论述过程中将两者等同起来,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意义生成的境域中,而并没有进一步深入地讨论意义自身所包含的结构问题.另一方面,正如张能为先生在其著作《理解的实践——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研究》中所认为的伽达默尔在实践哲学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融合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的趋势.但笔者认为伽氏并未真正地完成此融合任务,况且伽氏在解释学中对意义理解的偏重与过分强调恰恰导致了赫施、利科尔等人对他的批评.针对这些批评意见,国内学者也做了很多的比较研究,包括新近出版的《意义的本体论——哲学诠释学》一书,但他们大都只是顺着批评者的思路,局限于赫施或利科尔本人直接的对"含义"与"意义"相区分的论述,缺乏深入的展开和系统的贯通,而且在普遍认同赫施对伽氏解释学中缺乏客观性的批判的同时忽视了赫施本人对伽氏思想的误解.因此,鉴于国内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状况,文章试图在有限的文字表达中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澄清伽氏解释学中别人对其"意义"概念的含混,阐明意义的自我传承与自我建构功能并进而有所启发地讨论意义自身的结构问题.二是立足于"含义"与"意义"、"解释"与"理解"之间的关系具体考察伽达默尔、赫施、利科尔解释学思想的异同,将此条线路清晰地凸现出来,并力图有意义地讨论解释学中意义理解与科学解释相结合的整体性思维框架.具体讲,文章共分四章内容:第一章讨论狄尔泰历史哲学中的理解问题及其意义理论.该章主要阐述狄尔泰对伽达默尔解释学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二章讨论伽达默尔解释学在对狄尔泰思想的继承与批判中提出的自己的意义论与真理观,旨在揭示伽氏所阐述的人类的精神性存在本质,在意义与真理的关联中讨论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意义理解问题;第三章讨论赫施、利科尔与伽达默尔在"含义"与"意义"、"解释"与"理解"中的异同,旨在说明一种整体性思维框架在解释学中经过批评是如何形成的.文章最后一章内容主要阐述作者本人在对伽氏解释学的解读及其对以上几人的比较分析中所获得的启迪与积极思考,主要做两点总结:第一,关于意义结构的阐述.意义结构的建立意味着意义客体层的建立.第二,在解释学内部坚持一种区分的维度与对一种价值、一种意义的维持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在传播关系交互化、媒体表达多样化、新闻传播数据化的新时期,教育报刊社如何转型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从2015年起,中国教育报刊社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他的人学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是在综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和马克思的异化观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他的社会
文章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食品类专业系列教材”为例,对其策划运作过程中的创新思路进行梳理,总结其成功经验,结合新的形势,对即将开展的新一轮修订工作提出符合教
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深化,有声阅读产品的开发与运营日益成熟.儿童有声读物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因其解放双眼、强伴随性、寓教于乐等突出优势,不仅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成长为有声
随着5G技术的加速普及,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支撑下,广电传媒行业以智慧媒体为中心构建了一个高起点现代传播网络,在自我革新中实现了长足发展.文章以2019年广电行业大事
音乐类非遗资源的多样性为国家出版基金实现精品出版、文化繁荣目标提供了重要助力,国家出版基金彰显了传承保护、创新开发音乐类非遗资源的国家意志,两者高度契合,意义深远.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深深契入了当下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电影、电视、流行音乐,还是报纸、杂志、网络文化,大众文化正在以越来越广的范围和深度对人们的生活产
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都曾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科学技术展开过论述,西方工业社会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科技以其强大的力量改造着我们周围的世界,更在意识形态层面发
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内容,两会是重大主题报道的一个重点.为探索全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全媒体传播,文章以中国青年报社为例,探讨其全媒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