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利用生化检测技术,对供试的20个菜用大豆预选品种不同生育期所含的生化物质进行了测定,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供试材料的生化物质积累特性并以此确定菜用大豆最佳采收期。经过综合评价20个菜用大豆预选品种的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及外观品质,初步筛选出6个适合于河北省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利用AFLP指纹图谱技术,对供试的20个大豆材料及10个参照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探索AFLP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菜用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主要结果如下: 1.脂肪的积累主要集中在鼓粒中前期,蛋白质的快速积累时期比脂肪的快速积累时期来得晚,出现在鼓粒的中后期。氨基酸快速积累时期比蛋白质的早,主要出现于鼓粒的中前期,从鼓粒后期开始,氨基酸转向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含量开始呈下降趋势。淀粉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时期主要出现在鼓粒的前期,从鼓粒后期开始,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维生素C的积累主要出现于菜用大豆鼓粒的前期,鼓粒中后期,Vc含量开始下降。由此可确定菜用大豆最佳采收期为鼓粒中期或后期即花后18—25天。 2.初步筛选出6个在熟性、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等方面比较符合菜用大豆标准的大豆品种,作为适合于河北省种植的菜用大豆。 3.从大豆干种子中提取DNA用于AFLP技术,尚需进一步优化,因此,目前叶片仍然是DNA提取的首选材料。利用MseI、EcoRI的引物组合,建立了大豆的指纹图谱;11对引物组合平均鉴别效率为61.22%,引物组合M-CAA/E-ATT可以将30个品种中的28个品种全部区分,鉴别效率为93.3%,引物组合M-CAT/E-ACT和M-TAT/E-ACC鉴别效率为80%;运用一定带纹组合和特征条带可以鉴别供试品种和材料。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供试菜用大豆预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多数来源相同或相近的品种材料聚在一起,有些品种来源相同但并未聚在一起,还有一些品种则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差异,自己单独成一类。证明AFLP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菜用大豆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