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对话中文化身份的探寻——胡赛尼小说创作

来源 :喀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an_h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勒德·胡赛尼是当代美国族裔文学中颇为出彩的人物,作为一名长期生活的在美国的阿富汗离散作家,多元文化的痕迹在他的个人经历和小说创作中都可一见。在胡赛尼的三部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化身份问题的探寻轨迹,从对西方文化的倾慕,到有意识地回归故园文化,最后终于寻找到一条出路,实现对两种文化的超越。其中也体现出了胡赛尼多元文化背景下自身的文化选择和价值观。文化身份既是个人主体对构建自我的追寻,同时也是社会、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等外在合力的共同作用。身为离散作家的胡赛尼,试图通过文学小说来构建一种跨文化的身份,引起人们对阿富汗的关注,从而肩负起复兴阿富汗的使命。  本文将以胡赛尼的作品为研究文本,从胡赛尼自身的阿富汗以及流亡移民的经历,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角色的文化选择,伊斯兰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两种宗教文化的交织,以家庭为中心的核心伦理关系的批判以及英语语言的书写和阿富汗达理语词汇的选择等方面入手,探寻胡赛尼的多元文化身份的构建之路。本文将在采用文本细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赛义德、霍米·巴巴关于文化身份和民族身份的相关理论阐述以及离散族裔文学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对胡赛尼的个人文化身份以及其小说中的文化认同进行解读,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阿富汗裔离散作家文化身份的缺失和认同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回归和超越。并在此基础上对族裔文学的多元化和谐发展和少数族裔在不同文化交流中的身份构建提出思考。  本文最后落实到以胡赛尼为代表的阿富汗离散作家群体,来关注美国文学中阿富汗裔文学发展的现实情况和他们的文学创作对多元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胡赛尼以自身的经历和对阿富汗深切的关怀,在小说中既展现出了阿富汗不为人知的真实一面,也体现出了阿富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他在多元文化的对话中自寻出路,肩负起交流的桥梁,也构建了胡赛尼身为阿富汗裔美国作家的独特文化身份。胡赛尼试图用文学来引领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这种意识对全世界的族裔问题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他文献
本刊讯每一个时代,都是历史的片段,从时间深处静静走来,向崭新的未来绝尘而去。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
报纸新闻可视化编排是媒体融合发展中报纸内容突围的新选择。报纸可视化表达以"静态"特征为主,体现为:形式静态,手段相对固定;内容静态,信息相对唯一;互动静态,交流相对有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