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它是由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研究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无毒基因及品种抗瘟基因组成对抗病育种及抗性基因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012年从湖南桃江病圃丽江新团黑谷(LTH)上分离的10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用13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0.76的相似水平上将其分为24个宗谱,其中L04和L16为优势宗谱,分别包含13个和10个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3%和10%。分离来自上述桃江病圃LTH上的100个稻瘟病菌,分别接种于24个已知抗瘟基因的单基因水稻系,依据“基因对基因”互作关系,鉴定其含有与测试单基因系相对应的24个无毒基因。在所鉴定稻瘟病菌无毒基因中,Avr-Pizt出现的频率为44%,3个无毒基因分别为Avr-Pita, Avr-Pi5, Avr-Pita2出现频率分别是32%,36%和31%,而Avr-Pi19出现频率仅为8%。24个近等基因系(NILs)用20个宗谱的代表菌株进行室内针刺离体接种鉴定,鉴定结果与病圃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苗叶瘟病级与抗菌频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穗瘟病级与抗菌频率表现为低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39。用20个初步明确无毒基因型的稻瘟病单孢菌株鉴定湖南的50个主栽水稻品种,抗菌频率为60%的水稻品种有4个,占鉴定总数的8%。经Nei&Li法聚类,在0.7的相似水平上将其划分为29类,并推测主效抗瘟基因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