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老城镇剩余空间复兴策略探索——以江苏省长泾镇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性城市萎缩的大背景下,尽管我国的大城市还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并没有出现像西欧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面临整体的城市衰落,但中国一些城市的一些地区确是出现了城市衰落的特征,尤其是经历长久文化物质积淀的老城镇或因空间形态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或因空间的人为破坏,出现了空间衰败、活力衰退的现象。长期以来,我国老城镇复兴经历了“商业性开发破坏”、“假古董”、“推倒重建”等不合理的复兴策略,多数老城镇的复兴工作都是从城市规划与建筑学入手,他们关注老城镇的旅游价值、建筑外立面的“涂脂抹粉”,却忽视了文化价值的延续与渗透以及持久性复兴的尝试与探索。   本研究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针对江苏省长泾老镇的复兴,以国外相对成熟的复兴理论——城市触媒理论作为指导,探求通过对老城镇剩余空间“临时”使用策略,实现对现有肌理与建筑的“软调整”以及对老城镇的持久复兴。   本论文以城市触媒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基于对其作用机制,其与城市剩余空间、临时使用等相关理论的关联,以及其在德国格劳查和莱比锡的实践经验等多方位分析,从触媒点位置的选择、触媒作用方式的确定、触媒点功能的界定到触媒效应的传播等多层次,从策略和设计两个层面,在尽量不破坏城镇原有机理和建筑的条件下,探索较为系统的江苏长泾老镇的持久复兴方案。   本论文以“综述—相关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策略探索—设计实践”的思路,全文共分为5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综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方法,对论文整体进行综合概述;第二部分以“城市触媒”理论为切入点,从理论与原理的角度分析触媒的作用机制,以及城市剩余空间临时使用策略的优势与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通过对德国一个失败案例(格劳查)、一个成功案例(莱比锡)的对比分析,印证理论的可行性并总结分析实践案例的得与失;第四部分将“城市触媒”理论引入江苏省长泾老镇,探索更符合其文化与社会背景的系统性复兴方案;第五部分将研究策略具体应用到长泾老镇的复兴实践中,以其为指导,进行具体的触媒点建筑设计。  
其他文献
建筑创作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思维逻辑所开展,而这种思维逻辑的产生可以来源于一种纯粹的数理关系,一种抽象的文学意境,或者一种文脉与地缘的情感归属等等方面。建筑形态作为创作的
新生儿重症监护是一种综合性多学科救治模式,指对病情不稳定的危重新生儿给予持续护理、复杂的外科处置、连续的呼吸支持和其他较强的干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新生儿进
商业地产的激烈竞争使主题化成为开发商新的关注焦点,旅游、体育、影视、文化等主题地产应运而生,其中,基于历史文化主题的商业步行街开发建设备空前火热。历史文化主题商业步
小城镇街道是城镇居民生活、交往、休憩和娱乐的主要空间与场所,也是反映小城镇形象和城镇环境的核心。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当下中国许多小城镇都出现了一种让人十分担忧的局
学位
学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随之持续提高。在经济动力的推动下,我国城乡居民需求由“生存型阶段”转向“发展型阶段”,但是,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却没有
从改革开放至今,城市化水平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分析中国很多城市的发展历程,除了首都北京、经济中心上海、深圳珠海特区在80年代有较快的发展外,绝大多
在城市可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山地资源环境的开发愈加引起重视并逐步克服困难。而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发展演变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空间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能耗不断增长,造成的环境问题(比如雾霾)也日益严重。我国工业建筑面积占所有建筑面积的比例较大,工程投资额占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