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性城市萎缩的大背景下,尽管我国的大城市还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并没有出现像西欧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面临整体的城市衰落,但中国一些城市的一些地区确是出现了城市衰落的特征,尤其是经历长久文化物质积淀的老城镇或因空间形态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或因空间的人为破坏,出现了空间衰败、活力衰退的现象。长期以来,我国老城镇复兴经历了“商业性开发破坏”、“假古董”、“推倒重建”等不合理的复兴策略,多数老城镇的复兴工作都是从城市规划与建筑学入手,他们关注老城镇的旅游价值、建筑外立面的“涂脂抹粉”,却忽视了文化价值的延续与渗透以及持久性复兴的尝试与探索。
本研究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针对江苏省长泾老镇的复兴,以国外相对成熟的复兴理论——城市触媒理论作为指导,探求通过对老城镇剩余空间“临时”使用策略,实现对现有肌理与建筑的“软调整”以及对老城镇的持久复兴。
本论文以城市触媒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基于对其作用机制,其与城市剩余空间、临时使用等相关理论的关联,以及其在德国格劳查和莱比锡的实践经验等多方位分析,从触媒点位置的选择、触媒作用方式的确定、触媒点功能的界定到触媒效应的传播等多层次,从策略和设计两个层面,在尽量不破坏城镇原有机理和建筑的条件下,探索较为系统的江苏长泾老镇的持久复兴方案。
本论文以“综述—相关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策略探索—设计实践”的思路,全文共分为5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综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方法,对论文整体进行综合概述;第二部分以“城市触媒”理论为切入点,从理论与原理的角度分析触媒的作用机制,以及城市剩余空间临时使用策略的优势与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通过对德国一个失败案例(格劳查)、一个成功案例(莱比锡)的对比分析,印证理论的可行性并总结分析实践案例的得与失;第四部分将“城市触媒”理论引入江苏省长泾老镇,探索更符合其文化与社会背景的系统性复兴方案;第五部分将研究策略具体应用到长泾老镇的复兴实践中,以其为指导,进行具体的触媒点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