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掌握目的语的基本语言结构是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对一个句子结构的把握中,时(态)和体(态)是很重要两个概念,因此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关于时(态)和体(态)的习得,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对象。在我国,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正式学习英语,而由于汉语与英语语言系统在时体体系的不同,初中生在英语时(态)和体(态)的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英语教师在讲解教授英语时(态)和体(态)时,也存在着困难。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因此对于初中学生在英语时(态)和体(态)习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以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等理论为依据,以山东省烟台市第十中学初四年级的学生及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学生在英语时态与体态习得方面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及产生原因。主要的研究工具有:测试卷、学生问卷和面对面访谈。主要研究问题有3个:(1)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已习得的时体类型中,各种时体的出错频率是多少?(2)初中四年级英语学习者在时体应用中会出现哪些主要错误?(3)学生出现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根据研究结果,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在学生已习得的5种时体类型中,出错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现在完成体>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体>一般现在时>过去进行体;(2)学生在英语时体习得过程中,常见的偏误类型主要有三种:由时(态)和体(态)选择错误引起的偏误,由过度概括和回避所引起的偏误以及由错误的书写形式引起的偏误;(3)影响偏误可能的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目的语近似的语言规则会引起偏误,母语的过度使用会引起偏误,不恰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会引起偏误,学习环境的不合适也会引起偏误。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如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偏误、减少目的语和母语的负面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