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其它技术及其产业,使得两种或多种产业打破原来的产业界限而相互介入、相互渗透,并逐步催生出新的融合型产业。产业融合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产业之间具有共同的技术基础,能够首先发生技术融合,但并不是所有的技术融合都能形成产业融合,而是还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制度和政策环境。也就是说,产业融合以技术融合为先导,以市场融合为导向,进一步通过产品与业务以及制度与法规的融合才能最终完成。由此可见,真正完整的产业融合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技术、产品、业务和市场。就产业融合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多种表现形态,本文主要从产业、行业之间的渗透方式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即高新产业向传统产业的技术渗透型融合、产业之间的延伸型融合、产业内部的重组型融合以及全新产业对传统旧产业的替代型融合。每种产业融合类型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和性质。由于推动产业融合产生发展的载体仍然是企业,因此,本文针对处于融合大潮中的企业和创业公司为实现融合目的而应采取何种措施提出了一个CHESS战略,CHESS分别代表:CreativeCombinations(创新性组合),Horizontal Solutions(水平解决方法),Externalities andStandards(外部性和标准设定),Scale、Scope and Bundling(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捆绑)以及System-focused Progress(系统聚焦过程)。在融合化条件下,采取CHESS战略的企业最有可能成为市场的主导者。产业融合不是只在信息通信业发生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实际上,目前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特别是物流)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中,导致产业融合的主导因素及其条件将在国民经济更大范围内显现并发挥作用。据此,作者试图在对产业融合基本理论及其产生因素的理解分析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产业融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化的张力,即产业融合具有拓展化的可能性。就产业融合在更大范围拓展化的问题,本文从信息化本质内容着手,详细对信息化进程不同发展阶段各自采用的主要技术、主要原理、网络关注点、销售渠道等进行了比较,认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渗透性、牵动性、倍增性、系统性、网络性等特点以及IP技术融合作为一种新生产力的出现和信息社会未来发展趋势,使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产业融合这一新生产方式有在更广领域拓展化的空间可能性。同时,论文详细论述了促进产业融合拓展化的因素:资源因素,即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投入广泛性和经济主导性;技术因素,即信息技术的生产和扩散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新技术;运行平台因素,由于互联网极强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对各个专用运行平台的整合成为各产业诸运行平台的基础平台。上述三要素推动了产业融合拓展化,同时自身也在产业融合拓展化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产业融合最早发生在信息化程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中,从其产生发展至今,产业融合已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领略最多、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信息通信领域发生的种种变化。论文以电信、出版、广播电视三大产业为例,详细阐述了由于数字技术进步进而引发的技术融合所导致的产业融合改变了三大产业传统意义上产业边界的划分,使彼此间界限趋于模糊,并形成新型的融合型产业结构。这种融合型产业结构是有别于原来纵向一体化产业结构的横向市场产业结构,反映了包括内容、服务包装、信息传送载体、智能资源等诸多价值链的一个实质性变化:从简单的信息传输转变为内容的生产和包装或者提供在线服务和交易。同时,该文借用任寿根的示范一模仿模型分析了产业融合在三大产业间及三大产业不同企业间的模仿扩散效应,认为产业融合通过模仿扩散使企业获得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价值创造力,从而促使产业获得升级,社会经济绩效大大增强。 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否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对缩小同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实现经济上的赶超目标意义重大。该文深入分析了我国身处产业融合大潮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措施,指出我国既要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发育、完善政府管制着手,又要重视促进产业融合的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