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所有生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可以支持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并参与物质运输过程。一方面,在大洋中,由于含磷矿物溶解度低,悬浮物对磷的吸附和生物的摄取作用会消耗大量磷酸盐,使得海洋表层(尤其是寡营养盐区域)活性磷的含量很低,仅在纳摩尔水平。现有的海水中痕量活性磷分析方法虽然很多,但缺乏可适用于各种实验室的简单监测方法以及可实现连续走航测定的船载式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在近海海洋环境中,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元素,是评价水体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总磷的测定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试剂不易配制,无法实现现场消解等。鉴于此,本论文建立了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的痕量活性磷分析方法及总磷消解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了水样中痕量活性磷的离线HLB固相萃取-分光光度法。在酸性条件下磷钼蓝(Phosphomolybdenumblue,PMB)可被亲水亲脂平衡(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HLB)吸附剂固相萃取,再被 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洗脱,补加试剂重新显色后最大吸收波长范围为650-780 nm,选择700 nm为测定波长。本方法线性范围为10-900 nmol/L,富集50 mL样品时方法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3.0 nmol/L。不同人于不同天对300 nmol/L的磷试样共测定81次,吸光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2.6%。实际海水加标回收率为94.5-102.6%。样品富集量为100 mL时,测定20个样品分析时间约为100 min。测定五种标准物质和一组盲样,测定值与参考值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本方法不受盐度(0-35)、硅酸盐(~200 μmol/L)和砷酸盐(~100 nmol/L)干扰,可用于河口及海水样品分析。详细考察了 13种含磷化合物在本方法下的分解情况。本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灵敏度高,已成功测定了采自西太平洋的42个水样。(2)将HLB固相萃取与连续流动分析(Continuous flow analysis)技术结合,建立了海水中痕量活性磷的走航式-HLB固相萃取-分光光度法。方法LOD为1.0 nmol/L,测定一个样品的时间为4-7 min,可根据实际环境中活性磷的浓度调节富集体积。重复测定60 nmol/L磷试样的吸光值,其RSD为5.4%(n=180)。应用本方法测定两种标准物质,测定值与参考值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际海水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4.2%。本方法不受盐度(0-35)、硅酸盐(~80μmol/L)、砷酸盐(~80nmol/L)和海洋环境中常见含磷物质的干扰。系统运行稳定性良好,HLB小柱使用寿命长,可满足长时间连续分析要求。本方法成功实现了连续两周南海表层海水活性磷的走航测定,共获取2000余个数据,结果令人满意。(3)采用溶解度高的过硫酸钠代替过硫酸钾,亚沸水浴代替高压高温消解,建立了水环境中总磷的中性过硫酸钠消解法。本方法的消解时间为3 h,通过先加入抗坏血酸,再加入钼酸铵混合溶液的方式,可消除海水样品消解过程中产生的氯气的影响。四种典型的有机磷实际海水基底加标回收率为88.5-100.8%。应用本方法和国家标准(GB11893-89)过硫酸钾法对28个实际水样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本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批量处理和现场应用,已成功实现三种不同类型水样的测定和南海A断面垂直剖面的现场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