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企业的捐赠,一直是我国慈善捐赠的重要贡献力量,在慈善捐赠事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面临更严峻的产权保护和公平缺失,但为何民营企业仍慷慨地进行慈善捐赠值得研究。根据资源依赖理论和资源交换理论,本文提出民营企业进行慈善捐赠,帮助政府完成社会和政治任务,由此建立政治关联,作为“回报”,地方政府给与民营企业“税收优惠”,慈善捐赠作为企业建立政治关联的手段,具有避税效应,即用“慈善捐赠—政治关联—避税”来解释慈善捐赠的避税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避税效应、检验慈善捐赠是否真的具有避税效应。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的内在作用机制,并用博弈论、实证研究方法来证明。 本文以2006-2016年A股民营企业作为样本,研究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避税效应,从地方政府核心领导(市委书记)变更视角,考察政治关联断裂会如何影响民营企业慈善捐赠的避税效应。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慈善捐赠额越高,实际税负越低,民营企业慈善捐赠与避税有正相关关系。考察地方政府核心领导变更对慈善捐赠的避税效应的影响发现,在地方政府核心领导发生变更的地区,慈善捐赠的避税效应更弱,核心领导变更对企业实际税负降低有抑制作用,反向调节慈善捐赠的避税效应。 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本地升任的地方政府核心领导而言,外地调任的地方政府核心领导对民营企业慈善捐赠的避税效应的反向调节作用更大,说明新任核心领导来自外地时,意味着之前建立的政治关联彻底断裂,对企业以慈善捐赠为手段,建立政治关联来降低实际税负的做法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大。因此,地方政府核心领导变更抑制了慈善捐赠的避税效应。以上结论从反面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慈善捐赠—政治关联—避税”内在作用机制成立。即当地方政府核心领导变更,政企之前构建的“政治关联”断裂,对民营企业慈善捐赠的避税效应产生了抑制作用,地方政府核心领导变更反向调节慈善捐赠的避税效应。因此,慈善捐赠的避税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是通过建立政治关联来实现的,慈善捐赠作为建立政治关联的手段,带来避税效应,最终给企业带来实际税负降低的收益。 基于研究结论,深入分析民营企业通过捐赠建立政治关联和避税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厉行法治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三方面的建议,这不仅支持了两会和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政商关系的内容,而且对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自愿参与慈善捐赠事业,具有重要理论指导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