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韩礼德和哈桑出版《英语的衔接》一书,并创立了衔接理论以来,衔接理论就一直受到语言学界和翻译界的关注,不少国内外学者力图建立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及其在语篇生成中的地位。衔接被看作是生成语篇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在语篇翻译中占有重要位置。澳大利亚的韩礼德和哈桑(1976)、英国的盖·库克(1989)、侯仪(1991)以及中国的廖秋忠(1992)、胡壮麟(1994)、朱永生(2001)、张德禄(2003)等都做过衔接理论的研究。然而,国内外学者对衔接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词汇衔接,却相对描述较少。 事实上,词汇衔接在语篇构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赋予话语篇章性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起着组织篇章结构的作用。由于有词汇的衔接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取得统一。而随着语篇分析和语篇翻译研究的发展,词汇衔接涵盖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逐步探讨衔接与翻译的关系,并且进行英汉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分析衔接手段的异同对于翻译的意义,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把握和运用衔接手段方面的讨论还显得不够,对于英汉衔接手段的差异对翻译策略的影响显得不够系统和完善。为此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以侯仪(1991)关于词汇衔接的发展为框架,从英汉语言对比出发探讨了篇章以及衔接的概念,英汉语篇中词汇衔接的主要差异。本研究采用侯仪对词汇衔接手段的分类:简单重复、复杂重复、简单双向释义、简单单向释义、反义复杂释义、其他复杂释义、替代、共指和省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英汉两篇文章,之后随机选择了40篇新闻类文章(英汉各20)进行词汇衔接模式的统计及分析,对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类描述,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并针对英汉语篇词汇衔接的差异,系统性地探讨翻译策略。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简要回顾衔接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衔接与语篇分析和语篇连贯的关系,说明作者的研究目的、范围和相关概念。第二章介绍有关衔接的研究状况,介绍了衔接的分类以及西方研究者例如韩礼德和哈桑、侯仪、盖·库克等人的研究重点,和国内一些学者如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人对衔接理论的扩展和研究。第三章在侯仪的词汇衔接理论基础上收集了大量的英汉语料,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衔接模式的总体差异。第四章根据所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英汉语言在词汇衔接模式上的差异,并指出造成两种语言在衔接方式上差异的根源。最后一章探讨在翻译教学中如何运用衔接理论,以及在翻译实践中如何重现衔接关系,有效地处理衔接手段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