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茎叶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b398322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离鉴定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茎叶中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现代分离技术,包括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HPLC等手段,从中药西洋参茎叶中分离三萜皂苷类成分,并进一步通过波谱分析(1H NMR,13C NMR,ESI-MS)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出6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结构分别为:6-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达玛-20(24)-环氧-3β,6α,12β,25
其他文献
苯并吡喃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氧杂环化合物,这些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具有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其合成类似物中,由于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高血压、抗抑郁、抗氧化等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前景,引起了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的关注。因此,研究含有苯并吡喃环的合成与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来具体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目标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以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乌头汤源于东汉时期著名中医学家张仲景所编写的《金匮要略》,药方组成有:川乌、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五味药材。该方主要治疗关节疼痛,不可屈伸,素体寒湿的痹证,这与现代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等疾病症状相符。乌头汤在经历数代中医名家适时改革创新,加减配伍药物后衍生出许多新药方,如现代的李氏改良乌头汤、陈邦兴的细辛乌头汤、毛丽珠的二藤乌头汤等。但归其根源,张仲景所创乌头汤仍是上述方剂配
本研究在建立茅苍术无菌快繁技术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秋水仙素进行离体诱导,多种鉴定手段相结合,筛选出了茅苍术同源四倍体株系,并对其亲本和同源四倍体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