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wvf17007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马尔库塞学术思想的主题是人的解放,而他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涉及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四个主要领域。本文将马尔库塞关于的人的解放的思想作为一个总体性的研究对象加以审视,尝试厘清其理论的内在脉络,初步揭示马尔库塞人的解放的思想与作为其学术思想渊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间的本质差异。第一章首先阐释劳动问题在马克思之后的发展脉络,指出包括马尔库塞在内的主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认为马克思劳动概念预先假定了一种发展的道德—实践的潜能,但是其概念内在的理论紧张与解放要素却被逐渐被淡化和稀释。而且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劳动概念进行阐释是直接从异化劳动本身出发,错失了马克思在《手稿》中就劳动“消极的方面”与“积极的方面”所作出的关键区分,这也决定了他对《手稿》解读的人道主义模式。第二章先就马尔库塞爱欲解放思想理论的哲学前提进行探讨,揭示其元心理学意义的根基,说明为什么他要为人的解放寻绎基础之下的基础;尽管马尔库塞试图在爱欲原则中确立并加强社会—历史的维度,但他的爱欲史观本质上是抽象的,与马克思感性—历史有着本质的不同;最后对马尔库塞爱欲解放与马克思劳动解放进行详细检审与比较,指出他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误读。第三章首先论述马尔库塞将人与自然危机的根源置于人的本能之中,认为惟有通过爱欲的解放,人的解放与自然解放才有可能实现;而他关于自然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手段,以及自然解放构成人的解放的一个领域的观点,实际上是对手稿中“对象性活动”视域中关于人与自然的新关系的误读。“新技术”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实际上最终走向了一种审美维度。第四章探讨马尔库塞对肯定文化批判的主旨就是要重新确立艺术的革命性维度,建立审美与革命的紧密关联。而艺术革命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消除文明对感性的压抑。通过感性秩序的建立,重建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相和谐的非压抑性秩序,实现人的解放。论文最后指出马尔库塞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在理论上奔向了乌托邦,而在现实的革命实践领域就只能寄望于“伟大的拒绝”,这与马克思在《手稿》中以扬弃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路径有本质的差别。文章认为把实现人自由和解放的希望寄予抽象的文化心理革命,只能是一种现代乌托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于广泛,所以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各种职业教育相继产生。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对教育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
<正>近两年,中国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涉及喜剧的新节目样式,其中以《谢天谢地你来啦》《喜乐街》和《我为喜剧狂》最为典型。此类节目最为显著的共性是:以喜剧演出为基本内容,且
<正>基于利益角度细分市场的研究方法已经在一些调查研究中得到运用,而以消费者利益影响因素作为电影细分变量的研究尚未出现。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如下三方面问题: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CBA对我国的篮球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诸如姚明、易建联等的NBA球员和一大批篮球人才。随着中国体育市场的渐渐成熟,CBA联赛逐步的发展壮大,无论
窗户是室内外空间沟通的重要部件,在室内空间氛围创造室内光环境及热环境构成等方面窗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正优秀的窗户设计绝不会偏废其形式在任一侧的存在意义,也绝不会忽略
本文对我国产融结合活动进行了分析,认为产融结合发展,特别是基于长远战略考虑的产融协同活动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内在需求,是企业通过构建独特优势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
1929至1933年的“美国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从经济史的角度来说,与此前十九世纪的任何一次经济萧条相比,这次萧条最具
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建构了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模型:体育锻炼习惯是指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的锻炼实践形成的具有积极效应的、相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用CMOS工艺实现的、适用于2G/3G移动通信终端的多模多带可配置射频接收机。接收机采用窄带多模的总体架构,由三路独立的射频通道分别支持WCDMA Band I (IM
随着我国各项产业发展与国际经济规则的逐步接轨,国内外市场不断融合,我国钢铁产业正投入一场严峻而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其竞争力状况所存在的隐患也被无情的暴露在人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