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马尔库塞学术思想的主题是人的解放,而他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涉及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四个主要领域。本文将马尔库塞关于的人的解放的思想作为一个总体性的研究对象加以审视,尝试厘清其理论的内在脉络,初步揭示马尔库塞人的解放的思想与作为其学术思想渊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间的本质差异。第一章首先阐释劳动问题在马克思之后的发展脉络,指出包括马尔库塞在内的主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认为马克思劳动概念预先假定了一种发展的道德—实践的潜能,但是其概念内在的理论紧张与解放要素却被逐渐被淡化和稀释。而且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劳动概念进行阐释是直接从异化劳动本身出发,错失了马克思在《手稿》中就劳动“消极的方面”与“积极的方面”所作出的关键区分,这也决定了他对《手稿》解读的人道主义模式。第二章先就马尔库塞爱欲解放思想理论的哲学前提进行探讨,揭示其元心理学意义的根基,说明为什么他要为人的解放寻绎基础之下的基础;尽管马尔库塞试图在爱欲原则中确立并加强社会—历史的维度,但他的爱欲史观本质上是抽象的,与马克思感性—历史有着本质的不同;最后对马尔库塞爱欲解放与马克思劳动解放进行详细检审与比较,指出他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误读。第三章首先论述马尔库塞将人与自然危机的根源置于人的本能之中,认为惟有通过爱欲的解放,人的解放与自然解放才有可能实现;而他关于自然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手段,以及自然解放构成人的解放的一个领域的观点,实际上是对手稿中“对象性活动”视域中关于人与自然的新关系的误读。“新技术”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实际上最终走向了一种审美维度。第四章探讨马尔库塞对肯定文化批判的主旨就是要重新确立艺术的革命性维度,建立审美与革命的紧密关联。而艺术革命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消除文明对感性的压抑。通过感性秩序的建立,重建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相和谐的非压抑性秩序,实现人的解放。论文最后指出马尔库塞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在理论上奔向了乌托邦,而在现实的革命实践领域就只能寄望于“伟大的拒绝”,这与马克思在《手稿》中以扬弃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路径有本质的差别。文章认为把实现人自由和解放的希望寄予抽象的文化心理革命,只能是一种现代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