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译研究中不时出现“语言学转向”的呼声,主要话题涉及翻译语言的本质、翻译者和接受者观察翻译语言的不同视角、翻译语言是一种特殊交际形式还是其本身就具有独自的语言体系等问题。受此启发,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译为例,从接受者的角度对翻译语言的词汇特征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在理论部分,本文提出翻译/口译语言是一个独特的语言系统,它与源语和目标语在语言形式上都有所偏离,故可称作“第三语言”。从语言学习者角度,亦可理解成翻译/口译语言是一种类似于书面语和口语的特殊语言产出形式,这一观点区别于奈达等人提出的“翻译腔”。实证部分试图从词汇层面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选择以名词和动词词组作为为切入点,旨在描写口译语言的词汇特征。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在英汉口译中,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的词汇与源语中的词汇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哪些类别?2)其中哪些对应类型体现了“第三语言”的词汇特征?本研究以10名英语专业大四学生的一次英汉口译语料为基础。转录后的文本材料标识后交由5名中文专业学生判断其中区别于汉语表达的词汇特征。通过定性分析,有如下发现:首先,学习者英汉口译中的名词和动词词组都可以划分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解释性对应”等三种类型。从类型标识本身可以反映出“第三语言”的潜在特征,如“部分对应”和“解释性对应”说明译文在形式上与源文具有发生偏离的可能。其次,在所有的名词词组中,“完全对应”出现的频率最高(占所有类型的78%),说明口译者倾向于使用最为简单的对应进行翻译,这可能是口译具有高度即席性的缘故。“部分对应”和“解释性对应”在名词词组中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14%和8%),至少说明口译语言不同程度地受到源语和目标语的双重影响,此外,也有译者中文表达能力的因素。分析表明,动词词组对应各类型所呈现出的类型特征与名词词组基本相同。最后,名词词组的三种对应均具有“第三语言”词汇特征,且使用不当的词汇出现率比较接近,其中“完全对应”占36%,“部分对应”占36%,“解释性对应”占28%。动词词组与名词词组有较大的差异,在所有使用不当的动词中,“完全对应”占了绝大部分(91%),这些动词虽然大都在形式上与源文对应,但不能融入目标语语境。这不仅与源语影响有关,与译者自身的汉语处理能力也有一定关系。实证研究结果从词汇层面上部分验证了本研究的理论假设,即“第三语言”具有自身的语言体系,它与源语和目标语都有所偏离,而词汇特征只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理论上,本研究认为,“第三语言”不应视作一种有缺陷的语言形式,它具有独自的复杂语言体系,可以从语言、文化、认知等角度进行研究,这为翻译研究和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实践上,本研究对口译语言的观察和态度对口译评价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