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资本市场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和人们与日俱增的信息解读需求,已经让证券分析师行业越发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外部审计和监督不断完善以及公司信息披露日趋全面细致等资本市场的进步,分析师预测行为和竞争环境无疑直接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和方式,重要的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行业竞争是如何在分析师和公司盈余管理之间架起桥梁、这样的作用机制会产生什么经济后果以及投资者、市场和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应对。已有研究通常是围绕分析师预测和盈余管理行为关系,或是分别研究市场竞争对分析师预测和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没有将三者放在一起考虑。本文认为,引入行业层面的市场竞争以后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公司间的相互竞争作用和行为约束,自然拓展了分析师预测和公司盈余管理间相互关系的内涵和现实应用意义,基于此本文拟从行业竞争视角出发,通过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和竞争激烈程度对公司实际盈余管理程度的实证研究,探讨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分析师盈余预测对公司真实盈余行为的作用。具体行文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可能的创新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本章节对分析师预测、市场竞争和盈余管理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阐释了分析师预测结果特征和影响因素,市场竞争理论、衡量方式和作用机制,盈余管理内涵及方式、计量模型、经济后果与评价,总结国内和国外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和结论并进行文献述评,为后续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首先基于市场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市场竞争对资本市场的作用、信息披露和分析师预测乐观性的影响,其次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论述分析师预测行为是否理性、预测结果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影响,指出分析师预测在为市场提供可供参考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同时也为市场其他投资者设定盈利预期,管理层为实现股价稳定和自身绩效激励会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厘顺分析师预测和行业竞争对公司盈余偏好的正向刺激,以及行业竞争会加剧公司为实现分析师预测目标而进行盈余管理的作用机理,提出本文研究假设。 第四部分:研究设计。根据第三部分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设置研究变量并构建研究模型,以2003-2014年剔除ST、*ST公司和年度行业内样本量小于15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师预测、公司业绩和公司治理等变量均来自CSMAR(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库,采用stea12版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大致介绍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确保回归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然后对研究设计中提出的三个假设进行回归结果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根据第五部分的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根据以上行文逻辑和理论推演,本文从行业竞争视角出发,通过对分析师预测结果与公司实际盈余管理程度的实证研究,探讨竞争条件下分析师盈余预测对公司真实盈余行为的作用,结合实证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以2003-2014年剔除ST、*ST公司和年度行业内样本量小于15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分析师发布盈余预测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第二,发现行业竞争程度激烈的环境下,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更高。第三,发现行业竞争会影响分析师预测和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竞争环境下公司更可能通过激进的盈余管理来实现分析师盈余预测目标。 其次,在区分企业产权性质后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分别验证,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均有显著的正向刺激,但是行业竞争对公司盈余管理的正向作用仅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与预期相符,合理的解释是我国资本市场中,行业竞争没有起到外部治理机制作用,相反企业存在通过盈余管理美化财务信息,掩盖竞争力不足或泄露公司自身经营情况,即竞争激烈的行业内,公司会通过运用信息不对称来应对竞争压力。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和政治资源,通常在能源资源和重要基础设施等垄断性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非国有企业对行业竞争带来的外生危机更加敏感,故而更显著地增加盈余管理,以防在竞争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正因为此,较之于国有企业,行业竞争会更显著增加非国有企业为实现分析师预测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 本文认为上述结论的成因是:其一,基于管理层经济激励动机,达到或超过分析师预测的盈余目标能提升股价和公司价值,实现管理层更高的业绩激励,同时伴随着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展成熟,CEO声誉逐渐被雇主公司所重视,职业经理人在职期间股价下跌、投资者信心重创等因素都会严重影响CEO声誉,管理层为维护自身声誉也会存在盈余管理动机;其二,基于盈余管理手段的复杂和隐蔽,在我国资本市场环境中行业竞争对盈余管理的治理机制作用较弱,换言之标准化的治理机制在公司管理中更为重要,管理层偏好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应对面临的竞争压力,如今盈余管理手段更加多元化且难以被外部监管识别,从而弱化了盈余管理风险;其三,分析师经济激励动机,分析师通常供职于证券或投资机构专属部门,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增加市场投资和交易次数能够增加分析师收入,分析师预测也会更加迎合公司或管理层公布的信息;其四,基于产权性质视角,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考核和政治升迁等因素与非国有企业差别较大,相对而言非国有企业拥有更少的政治关系和企业社会资本,综上,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非国有企业更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分析师盈余预测目标。 已有研究通常围绕产品市场势力影响分析师预测行为、分析师预测和公司盈余管理的相互关系以及市场竞争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本文可能的创新与贡献在于,一是打破了分析师预测和盈余管理的固有模式,依循“分析师预测会正向刺激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数据、提升市场信心并稳定股价,将信息不对称用于应对行业竞争压力→行业竞争也会正向刺激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并且非国有企业因缺少政治资本和社会关系,行业竞争的正向刺激效应更大→行业竞争会加剧公司为实现分析师预测目标而进行的盈余管理,且非国有企业表现更明显”的逻辑路径,探讨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盈余管理和分析师预测的关系,将市场竞争、分析师行为和公司盈余管理三个层面的经济行为结合起来,从产业组织框架的竞争视角剖析了不同程度的竞争下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和分析师预测间的作用关系,拓展了分析师预测信息的解析视角,为投资者信息评价、监管机构管理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二是在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中用两种方式衡量行业竞争程度,弥补了以往研究单一维度的不足,使得研究结果更具稳健性,对公司现实问题的解释和应用更加具体。 综上,本文的意义和启示在于为分析师、公司、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新的市场信息解读视角,促进其更加理性地参与资本市场活动。第一,公司层面,加强公司治理、提升整体竞争实力,保障有效的信息披露和市场互动。达到或超过分析师预测是向市场传递利好信息的一种方式,构建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实际上是以牺牲未来现金流为代价,并且存在被审计和监管部门识别、处罚的风险。第二,分析师层面,充分认识职业定位,保持客观性。第三,市场监管层面要充分落实全面监管,加强对分析师评级、职业信誉评价,对过度迎合甚至串通管理层扭曲预测信息的行为进行惩处;加强对非国有企业的盈余监管,结合行业和公司特征由以往应计监管为主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双向监管改进,对常见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类和跟踪调查,逐渐建立可靠的盈余评价机制。第四,投资者层面,理性认识分析师报告和公司信息披露。研究结论中指出,行业竞争会加剧公司为实现分析师业绩预测目标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在非国有企业尤为突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保持谨慎,理性对待分析师报告,另外也呼吁增加专业机构投资者比重,将投资决策交给专业人士,同时保障市场信息的有效沟通和散户投资者的利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