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众多国家的税收收入大幅度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减少偷税漏税,提高公民的税收道德,已经成为公共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偷逃税款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个人的偷逃税行为受价值观、行为规范、公共机构监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也将对个体的自发性纳税行为产生影响,即税收道德。仅靠法律的威慑手段减少税款流失不是长久之计,教育的日趋普及使我们可以从个体行为特征出发,探究教育在塑造个人税收道德中的直接及间接渠道作用,提升国民的整体税收道德水平。为此,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税收道德的相关文献及理论成果进行分析整理,提出研究思路并奠定实证研究的基础,高中教育是个体成人前的最后一道教育“关卡”,对个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本文的实证部分以高中教育作为划分依据,将未接受高中教育的样本为参照组,借助有序logit方法对中国样本数据进行回归,探究随着时间的变化,高中以上教育是否对我国国民的税收道德产生影响。其次,将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个地区,研究高中教育对税收道德影响的地区异质性。最后,将处理后的解释变量还原为初始赋值状态再次回归后检验样本总体和各地区教育对税收道德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以期完善国内有关税收道德的基本理论,为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在税收道德中的塑造作用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全文共6章,除第1章绪论以外,第2—3章是本文分析的基础和前提,第2章是关于税收道德在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第3章是教育对税收道德影响的理论分析。第4章对我国税收道德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第5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主要借助有序logit方法研究我国及各地区高中以上教育对税收道德的影响。第6章是根据教育对税收道德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及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我国整体税收道德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教育对税收道德的影响来看,随着时间的变化,高中以上教育对税收道德影响的回归系数由负变正,即由抑制转变为促进,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个体具备高税收道德的概率更高;将总体样本划分区域后,东、中、西、东北部因其教育资源和经济水平的不同,呈现出高中以上教育对税收道德的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早期接受高中教育后的个人表现为低税收道德概率更高,但在后续的调查中已经表现出高中教育对税收道德产生正向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高中以上教育对税收道德的影响转变较慢,但西部地区已经充分发挥了区域优势,在人口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已经注重提升高中以上教育对个体税收道德影响,东北地区教育对税收道德影响不显著,经济发展和人才引进是东北地区税收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应巩固高中教育对税收道德的塑造。在我国税收道德水平亟待提升的情形下,税务机关应加强对公民的税收道德建设,基于我国教育对税收道德的显著影响,可以从基础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提升国民税收道德,将执法机关的“外界施压”与个体心理的“内在上进”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在提升国民税收道德中发挥行稳致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