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作业区车辆运行速度与行驶轨迹特性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pgre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相继进入路面大中修、改扩建阶段。由于高速公路作业区路段相较于其他正常路段,存在限速值低,通道狭窄等问题,驾驶人在驱车通过此区域时,驾驶行为易发生畸变而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本文以高速公路作业区车辆运行速度与行驶轨迹为研究对象,揭示作业区布局设置参数改变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规律,建立高速公路作业区驾驶行为模型,并基于此制定作业区布局设置的优化方案。
  论文首先在研究国内外公路养护作业规范的基础上,确定实车试验参照的作业区类型,选择作业区布局设置关键参数进行研究。结合高速公路作业区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方案,并招募驾驶人在封闭场地开展实车试验,采集速度、加速度和横向间距等关键驾驶行为指标,以表征驾驶人的速度选择行为和方向控制行为。进一步借助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作业区不同布置形式下驾驶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布局设置参数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程度,为作业区布局设置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在对作业区车辆运行速度特性的研究中发现,车辆在上游过渡区行驶时,进入上游过渡区的瞬时车速、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峰值与平均车速主要受限速条件的影响。在工作区行驶过程中时,驾驶人的最大行驶速度、减速起点位置、离开工作区的车速、减速阶段的减速度峰值与平均车速主要受工作区通道宽度的影响。不同熟练程度驾驶人的速度选择行为差异性较大,驾驶经验对各项驾驶行为指标有显著影响。
  (2)车辆在作业区的行驶过程主要分为加速、稳定、减速三个阶段。熟练驾驶人在加减速阶段的长度比非熟练驾驶人更长,匀速阶段的长度较非熟练驾驶人更短。随着工作区长度延长,减速阶段的长度缩短,匀速阶段的长度增加;随着工作区通道宽度变窄,减速阶段的长度逐渐增加。通过统计变速长度的分布特征,发现大多数驾驶人能在100m的长度内完成减速操作,在120m内完成加速操作。在分析变速长度与变速幅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驾驶人变速长度与变速幅度的数学模型。
  (3)在研究作业区车辆行驶轨迹特性时发现,车辆行驶轨迹的变化可分为调整、突变、稳定三个阶段。通过对比作业区路段车速与轨迹的变化规律,发现车辆的速度与轨迹变化具有较高相似性。非熟练驾驶人比熟练驾驶人更靠近左侧行驶,行驶轨迹的波动程度更大。随着工作区长度延长,非熟练驾驶人行驶轨迹更靠左, 熟练驾驶人则更靠右行驶;随着工作区通道宽度变窄,车辆的行驶轨迹进一步向左偏移。
  (4)在分析车辆速度与轨迹变化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小横向间距的作业区安全评价方法,通过评估不同限速和宽度组合下侧向碰撞事故发生的风险,为保障作业区的行车安全,建议宽度为3.5m时,限速值设为60km/h;宽度为3.25m时,限速值设为50km/h;宽度为3m时,限速设为40km/h。
其他文献
城市动态交通诱导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出行者可根据诱导信息确定合适的出行路径、出行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出行延误。动态路径诱导的核心为动态最短路径选择,现有研究中,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部分地区路网速度数据完整性不足,导致路径规划结果与实际存在差异;在动态最短路径选择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道路交通状态的时变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在线地图速度数据为基础,基于在线地图速度数据构建了GCN-LSTM
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迅猛,许多大城市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但未完全成熟的轨道线网,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城市轨道车站客流高峰期持续时间的准确预测是轨道管理部门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首先利用python、matlab等软件对轨道AFC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轨道车站的进站客流。接着对轨道车站进行调查,得到轨道车站易发生拥堵部位(安检处、检票闸机处、楼梯扶梯上下处)的理论客
学位
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为解决道路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拥堵、污染和安全等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未来道路网络中手自混合驾驶的状况将出现并长期存在。而在手自混合驾驶环境下,由于自动驾驶与手动驾驶主体间选择特性的区别及相互作用,与现有基于手动驾驶的相关交通流理论存在不匹配,需探讨与手自混合驾驶相适应的道路网络交通流理论,如手自混合驾驶道路网络交通流分配理论
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逐年走高,不断膨胀的出行需求无疑使得整个城市交通变得愈发复杂,并最终使得整个交通系统演化成一个带有不确定性的系统。城市路网当中所发生的各类不稳定的交通流形态其根本上都是大量的出行者通过采取不同的出行决策方案所产生的实质结果,因而出行决策研究需要不断深入。目前对交通出行行为的研究多数建立在出行者同质的基础上,忽视了出行者之间存在异质性,且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决策行为
学位
智能交通系统(ITS)被认为是解决现存交通问题和交通带来的环境、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而高效、准确、全面的交通数据采集处理能力是ITS充分发挥效用的基础前提,直接影响了精细化分析决策的准确性。但目前城市道路流量检测器主要布设于快速路、主次干路等重点区域,无法达到路网的全覆盖。这导致部分道路无法得到有效监控,成为了交通数据采集系统的“盲区”。因此,通过有限数量的流量检测器实现全路网的交通状态实时准确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城市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瓶颈路段作为城市拥堵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提升瓶颈路段的通行效率,是提高城市整体路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措施。车辆互联是车联网的重要分支,是指通过在车辆上安装信号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使得道路上的车辆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和交流。对车辆互联环境下的交通流进行研究,对城市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提升有积极作用。  本文以城市车道减少的瓶颈路段为研究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城市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需求远远大于交通供给,导致了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和交通安全等问题。发展建设智能交通系统(ITS),挖掘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潜力,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短时交通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方法之一,基于科学、精准、可靠的短时交通量预测所建立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为出行者规划最佳的出行路线,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存储了大量的行车数据,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价值信息,从而高效识别通行费异常车辆,降低高速公路运营损失,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大数据的兴起为交通管理带来了便利,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车辆行驶特征,提取重要行为属性,建立异常车辆识别模型,可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效率,精准稽查异常车辆。  为充分利用高速公路联网大数据,本文首先对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系统的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有效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已投入巨资发展轨道交通,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整体服务水平较低、吸引力不够、分担率较低,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作用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基于交通情景分析原理,研究有效提高出行者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比率的理论方法,对提升轨道交通缓
路径选择是一类典型的复杂网络系统问题,从微观层面关系到个体出行决策的经济性,从中观层面关系到路网配流预测的合理性,从宏观层面关系到交通行为政策、法规制定的科学性。不管是中观的路网配流预测还是宏观政策、法规的制定,其本质仍是微观个体出行方案的不确定性选择。这种不确定性体现为个体出行决策过程的动态性、决策依据的实时性、决策方法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接受行为的异质性。因此开展考虑信息接受行为的路径选择模型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