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对于全球妇女而言,宫颈癌不仅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更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经流行病学资料并结合全球数据显示:在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排乳腺癌之后占第2位,子宫颈癌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子宫颈癌在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的排名是第1位的。宫颈癌患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多数患者因未及时发现病情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然而,新辅助化疗的兴起为许多宫颈癌患者提供了很好的手术机会[11,也明显提高了宫颈癌组织的切除率[2]。新辅助化疗所用药物为紫杉醇+铂类(我院常用铂类药物为顺铂),新辅助化疗常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前,经2-3个疗程后再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往往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宫颈癌患者术前行紫杉醇+顺铂化疗,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这种术前化疗+手术的治疗方式应用前景好,通过调查研究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的疗效是好的,患者所面临的副作用比较小,通过新辅助化疗,宫颈癌患者癌灶面积及体积都能够明显的缩小,行根治性手术时能够增加宫颈癌肿瘤的切除率,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肿瘤微淋巴系统与宫颈癌转移关系密切,前者在后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3]。早期观点认为肿瘤细胞是借助其周围早已形成的淋巴管而向外转移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可以诱导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4,5],因此肿瘤微淋巴系统为研究宫颈癌的转移开辟了新的道路,我们对肿瘤微淋巴管的研究很少,特异性淋巴管标记物的缺乏阻碍了我们对肿瘤微淋巴管的研究。1999年,淋巴管标记物Podoplanin被第一次发现,是研究者通过利用抗Podoplanin来标记微淋巴管并得到了很满意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podoplanin是现如今最好的,另我们最为满意的淋巴管标记物[6,7]。Podoplanin的出现为深入研究微淋巴管做了很好的铺垫。maspin是Zou等对正常乳腺及乳腺癌组织进行比较时发现的,它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及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功能[8]。Maspin的表达很复杂且形式多样,于前列腺、乳腺等正常组织细胞中高表达,于甲状腺组织中不表达,于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或者低表达,于卵巢癌组织中maspin呈高表达状态[9]。大量研究显示,masp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高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可见maspin是一个功能完善的抑癌基因。肿瘤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在发生上有同源性,两者在不同的调控机制作用下发生分化,因此我们可以提出的问题是:新辅助化疗后宫颈鳞癌maspin的表达变化是否与肿瘤微淋巴管密度的变化之间有相关性。目的:本课题拟研究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抑癌基因maspin表达及肿瘤微淋巴管表达的变化,探讨maspin在抑制宫颈鳞癌进展中与肿瘤微淋巴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选取2008年7月-2015年3月之间55例宫颈鳞癌Ib2-Ⅱa期患者,分别收集其化疗(TP化疗方案)前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maspin表达及肿瘤微淋巴管的生成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后maspin及肿瘤微淋巴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鳞癌的临床疗效与年龄、FIGO分期的关系。结果:化疗前maspin的阳性表达率36.36%,化疗后maspin的阳性表达率83.64%,化疗后的maspin较化疗前的maspin表达反应性上调(P<0.05);化疗后微淋巴管密度(LMVD)为4.56±2.21个/mm2,化疗前LMVD为8.19±4.17个/mm2,化疗后的LMVD较化疗前LMVD显著降低(P<0.05);新辅助化疗后,宫颈鳞癌中maspin表达上升及肿瘤微淋巴管密度下降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65131,P=0.024); 55例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SD 9例(16.36%),PD1例(1.82%),CR 7 例(12.73%),PR 38 例(69.09%),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鳞癌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1.82%,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患者年龄及分期并无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的FIGO分期、年龄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可能无关;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1.82%;新辅助化疗后maspin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反应性上调,而肿瘤微淋巴管的密度下降,且maspin表达上升及肿瘤微淋巴管密度下降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上调maspin的表达可能会抑制肿瘤微淋巴系统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及转移,这可能是新辅助化疗抑制宫颈癌进展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