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13年3月15日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人执政以后,中国的改革就进入了新的一个加速期。中国已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新常态,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以深化金融改革;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如火如荼,加速了中国金融脱媒,加剧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这都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所处的市场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事实上,中国银行业自2013年开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恶化,包括净利润增速降低,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等,这也证明了新的市场环境对中国商业银行确有影响。其中,尤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两方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大,前者对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提出来更高要求,使得商业银行可供使用的资金减少;后者则直接加剧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使得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以存贷款利差为主的传统业务模式难以为继。
不管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还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都将会对中国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更高的资金成本,更低的资金回报,更少的流动性,更激烈的竞争关系等等都将对中国商业银行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中国商业银行不得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调整其盈利模式,完善其风险管理办法,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历史积累的风险就有更大可能暴露出来,一旦银行出现违约,就会引发挤兑现象,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所以对商业银行自身的违约风险进行度量和评价显得非常必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应运而生,极具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商业银行作为经济主体,在新市场环境变化的冲击下,其自身发生违约的风险,以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各3家,共9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KMV模型评估其违约的可能性,并以KMV模型结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在研究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时,主要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外部因素指标和内部因素指标对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其中外部因素指标包括货币投放增速(M2)、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速(GDPG);内部因素指标包括银行的总资产规模(TA)、银行非利息收入(NIC)、存款总额(TS)及资本充足率(CAR)。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内涵,继而对商业银行所处的新市场环境做出说明,并论述了影响重大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已有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冲击,引出中国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之后利用KMV模型具体度量中国商业银行违约风险在此变革中的变化轨迹,并根据结果分析各个因素对其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应对策略。文章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言,包括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研究方法和框架还有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总结了违约风险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第三章概述了中国商业银行所处的新环境,并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第四章阐述了KMV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定量分析,对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章对KMV模型测度的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六章根据结果得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作为本文的主体内容,实证分析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首先,本文选取了2012-2014年为研究时间段,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进行度量。由于中国商业银行主要分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每一类之间资产规模差距较大,所以本文将对这三类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进行分类研究,得到各商业银行在研究时间段内的违约距离DD的变化情况;然后,本文根据KMV模型得出的违约距离DD结果,选择2012-2014年间影响银行违约风险的外部因素指标和内部因素指标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得到各因素对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程度,并对中国银行业防范违约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得出的结论如下:
本文对9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违约距离最大的是大型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最后是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呈现明显的层级现象。国有商业银行违约距离最大这个结果符合预期,这主要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在长时间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风险控制经验,同时由于受到历史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国有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动力也不足,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利息差收入,而较少涉及高风险的创新业务;从资产规模这个角度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远远大于其他银行,对于局部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大量的资本金化解,增加了国有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中国国有银行在成立初期都肩负了不同的国家建设职责,完成股份制改革以后,仍然具有财政部或者是中央汇金公司强有力的支持,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过于庞大,即使其出现了严重的经营风险,国家为了稳定金融秩序,也会出面为其兜底,也就是所谓的“大而不倒”现象,这都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获得了一定的国家信用增强。因此,中国国有大型银行在评估中就获得了明显高于其他银行的违约距离DD。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违约距离DD的变化趋势在下降阶段与其他两类商业银行相似,但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明显增长的趋势,这是因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拥有更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风险控制手段,对经济发展及政策走向更具有前瞻性,能够更及时更准确的应对政策,创新业务模式以应对环境变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成立时间较晚,覆盖的区域远不及国有银行,因此在存款的市场占有率上处于劣势,为了从国有银行手中争抢到更多的存款,便有动力积极创新自身的业务和产品,使得自身的产品和业务更具有便利性和高收益性,但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风险。另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面对优质客户时,由于其自身资金成本较国有银行高,议价能力较弱,因此其客户群体总体质量不如国有商业银行,也增加了自身的风险,导致违约距离DD总体上低于国有大型银行。对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违约距离的变化趋势与国有商业银行相似,但当期水平都明显低于国有银行,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性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都比较单一,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并没有过多的涉及高风险的创新性业务,因此两者的违约距离变化趋势相似,但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较小,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明显低于国有商业银行,同时,地方性商业银行处于发展初期,为了抢占市场,往往比较激进,风险控制在利益面前就被忽略了,这就造成了其违约风险最高的结果。
在研究影响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因素时,本文主要采用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速(GDPG)、货币投放增速(M2)、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总资产规模(TA)、银行非利息收入(NIC)、存款总额(TS)及资本充足率(CAR),得到了较好的实证结果。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对银行违约距离DD有明显的正向作用,银行业应在GDP增速放缓的当下,认真做好违约风险的防范措施;前期过多的流动性投入已对银行经营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在一些行业出现严重的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导致经营困难,难以及时归还贷款,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容易引发违约风险;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违约距离呈现显著地正面影响,“大而不倒”确实存在于银行业,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商业银行在扩大资产规模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涉及高杠杆性质的金融衍生产品和业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风险;同时,扩大了的资产规模和不断增强的盈利能力使得商业银行拥有更多可靠的现金流,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抵御风险的缓冲带。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业独特的行业性质和地位,其是否能够健康经营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当银行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国家也不允许其倒闭,否则将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造成社会动荡,这也潜在降低了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违约的可能性。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的违约距离呈现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较,非利息收入业务具有较低的客户转换成本和信息成本,却具有更强的客户流动性,因此该业务收入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也就是随着非利息收入的增加,银行收入的不确定性也随即增加,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经营不应该过分依赖非利息收入。存款总额与商业银行违约距离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负向关系,这与越来越近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存款成本上升及竞争加剧关系密切,因此,中国银行业在争夺存款的同时,应该做到合理利用存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资本充足率这个指标对中国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该《办法》的实施时间太短,商业银行还未来得及做出重大调整,因此该影响因素在本文研究中对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资本充足率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该指标的要求变动肯定会对银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相信在一段时间以后,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将会逐渐显现。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中国商业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增大了其违约的可能性,本文将KMV模型的研究对象扩展至上市商业银行,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自身发生违约的风险,并选取多个影响因素对前述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中国商业银行防范违约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研究对象的选取由于受到数据真实性和可获取性以及自身能力的限制,只选择了9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而目前中国共有744家银行,其中732家都是风险抵御能力更差的中小型银行,而这一类银行本文并没有研究到,只能在借鉴研究对象的结果上,估计其违约风险;2.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12-2014年,由于研究的时间期间较短,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作为后续研究,有必要对时间区间进行扩展。
总之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商业银行违约风险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目的是能够将前人研究成果与本人专业知识和实地调研有机结合。但是鉴于自身知识的浅薄和工作经验的欠缺,文中肯定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片面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给予批评指正,本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继续探索。
不管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还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都将会对中国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更高的资金成本,更低的资金回报,更少的流动性,更激烈的竞争关系等等都将对中国商业银行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中国商业银行不得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调整其盈利模式,完善其风险管理办法,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历史积累的风险就有更大可能暴露出来,一旦银行出现违约,就会引发挤兑现象,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所以对商业银行自身的违约风险进行度量和评价显得非常必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应运而生,极具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商业银行作为经济主体,在新市场环境变化的冲击下,其自身发生违约的风险,以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各3家,共9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KMV模型评估其违约的可能性,并以KMV模型结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在研究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时,主要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外部因素指标和内部因素指标对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其中外部因素指标包括货币投放增速(M2)、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速(GDPG);内部因素指标包括银行的总资产规模(TA)、银行非利息收入(NIC)、存款总额(TS)及资本充足率(CAR)。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内涵,继而对商业银行所处的新市场环境做出说明,并论述了影响重大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已有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冲击,引出中国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之后利用KMV模型具体度量中国商业银行违约风险在此变革中的变化轨迹,并根据结果分析各个因素对其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应对策略。文章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言,包括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研究方法和框架还有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总结了违约风险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第三章概述了中国商业银行所处的新环境,并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第四章阐述了KMV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定量分析,对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章对KMV模型测度的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六章根据结果得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作为本文的主体内容,实证分析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首先,本文选取了2012-2014年为研究时间段,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进行度量。由于中国商业银行主要分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每一类之间资产规模差距较大,所以本文将对这三类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进行分类研究,得到各商业银行在研究时间段内的违约距离DD的变化情况;然后,本文根据KMV模型得出的违约距离DD结果,选择2012-2014年间影响银行违约风险的外部因素指标和内部因素指标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得到各因素对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程度,并对中国银行业防范违约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得出的结论如下:
本文对9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违约距离最大的是大型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最后是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呈现明显的层级现象。国有商业银行违约距离最大这个结果符合预期,这主要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在长时间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风险控制经验,同时由于受到历史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国有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动力也不足,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利息差收入,而较少涉及高风险的创新业务;从资产规模这个角度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远远大于其他银行,对于局部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大量的资本金化解,增加了国有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中国国有银行在成立初期都肩负了不同的国家建设职责,完成股份制改革以后,仍然具有财政部或者是中央汇金公司强有力的支持,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过于庞大,即使其出现了严重的经营风险,国家为了稳定金融秩序,也会出面为其兜底,也就是所谓的“大而不倒”现象,这都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获得了一定的国家信用增强。因此,中国国有大型银行在评估中就获得了明显高于其他银行的违约距离DD。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违约距离DD的变化趋势在下降阶段与其他两类商业银行相似,但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明显增长的趋势,这是因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拥有更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风险控制手段,对经济发展及政策走向更具有前瞻性,能够更及时更准确的应对政策,创新业务模式以应对环境变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成立时间较晚,覆盖的区域远不及国有银行,因此在存款的市场占有率上处于劣势,为了从国有银行手中争抢到更多的存款,便有动力积极创新自身的业务和产品,使得自身的产品和业务更具有便利性和高收益性,但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风险。另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面对优质客户时,由于其自身资金成本较国有银行高,议价能力较弱,因此其客户群体总体质量不如国有商业银行,也增加了自身的风险,导致违约距离DD总体上低于国有大型银行。对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违约距离的变化趋势与国有商业银行相似,但当期水平都明显低于国有银行,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性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都比较单一,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并没有过多的涉及高风险的创新性业务,因此两者的违约距离变化趋势相似,但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较小,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明显低于国有商业银行,同时,地方性商业银行处于发展初期,为了抢占市场,往往比较激进,风险控制在利益面前就被忽略了,这就造成了其违约风险最高的结果。
在研究影响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因素时,本文主要采用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速(GDPG)、货币投放增速(M2)、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总资产规模(TA)、银行非利息收入(NIC)、存款总额(TS)及资本充足率(CAR),得到了较好的实证结果。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对银行违约距离DD有明显的正向作用,银行业应在GDP增速放缓的当下,认真做好违约风险的防范措施;前期过多的流动性投入已对银行经营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在一些行业出现严重的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导致经营困难,难以及时归还贷款,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容易引发违约风险;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违约距离呈现显著地正面影响,“大而不倒”确实存在于银行业,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商业银行在扩大资产规模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涉及高杠杆性质的金融衍生产品和业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风险;同时,扩大了的资产规模和不断增强的盈利能力使得商业银行拥有更多可靠的现金流,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抵御风险的缓冲带。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业独特的行业性质和地位,其是否能够健康经营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当银行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国家也不允许其倒闭,否则将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造成社会动荡,这也潜在降低了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违约的可能性。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的违约距离呈现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较,非利息收入业务具有较低的客户转换成本和信息成本,却具有更强的客户流动性,因此该业务收入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也就是随着非利息收入的增加,银行收入的不确定性也随即增加,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经营不应该过分依赖非利息收入。存款总额与商业银行违约距离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负向关系,这与越来越近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存款成本上升及竞争加剧关系密切,因此,中国银行业在争夺存款的同时,应该做到合理利用存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资本充足率这个指标对中国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该《办法》的实施时间太短,商业银行还未来得及做出重大调整,因此该影响因素在本文研究中对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资本充足率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该指标的要求变动肯定会对银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相信在一段时间以后,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将会逐渐显现。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中国商业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增大了其违约的可能性,本文将KMV模型的研究对象扩展至上市商业银行,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自身发生违约的风险,并选取多个影响因素对前述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中国商业银行防范违约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研究对象的选取由于受到数据真实性和可获取性以及自身能力的限制,只选择了9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而目前中国共有744家银行,其中732家都是风险抵御能力更差的中小型银行,而这一类银行本文并没有研究到,只能在借鉴研究对象的结果上,估计其违约风险;2.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12-2014年,由于研究的时间期间较短,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作为后续研究,有必要对时间区间进行扩展。
总之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商业银行违约风险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目的是能够将前人研究成果与本人专业知识和实地调研有机结合。但是鉴于自身知识的浅薄和工作经验的欠缺,文中肯定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片面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给予批评指正,本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