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比较典型的城市,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大,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重庆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伴随的是失地农民由农村搬迁到城市,开始了其市民化的进程。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是指失地农民因城市扩张而失去土地,从农村搬迁到城市以后,担任了一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种环境和社会角色的变迁,迫使他们在经济生活、社会交往、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城市社会环境,从而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协调平衡的状态,融入到城市中去。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回兴安置区、北碚区大地村等地失地农民的调查,从经济、社会和心理这三个层面对他们在城市中的适应状况进行了研究,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失地农民在就业等方面明显的处于劣势地位,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支出,使失地农民形成了较低的经济层面的适应;继而导致他们在社会层面与城市人接触、交往的困难;而交往、接触的困难又直接影响失地农民城市归属感的形成、价值观念的转变。第二,虽然失地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被征地时间等个体特征会影响到他们的城市适应水平,但总体来说,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具有经济适应边缘化、社会生活较封闭及心理层面不适应的特点,正处于一个刚起步不久的初步转化阶段,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第三,文章理性地分析了影响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从失地农民自身的角度出发,提高生存能力、扩大社会交往、强化心理认同;其次,要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消除社会偏见,提倡社会关怀,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最终使失地农民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尽快完成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