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气候变化对基础设施部门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污水处理部门是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对缓解水资源短缺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该部门也是重要的用能单位和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但由于污水处理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下降、能耗上升,进而还可能引发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污水处理部门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气候的反馈非常重要。本研究评估气候变化对污水处理能耗的影响,以及这些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对基础设施部门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污水处理部门是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对缓解水资源短缺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该部门也是重要的用能单位和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但由于污水处理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下降、能耗上升,进而还可能引发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污水处理部门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气候的反馈非常重要。本研究评估气候变化对污水处理能耗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形成的气候反馈。由于气候条件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基础设施在当地气候环境的长期作用下,会形成具有地区差异的运行策略。本研究也探讨了污水处理厂对气候变化响应关系的区域差异。本文基于2006-2015年共6,998座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微观统计面板数据,以及2006-2015年共699座气象站点每日观测面板数据,构建年均气温、短期气温波动、极端高温天数和极端低温天数等四个维度的气候变量,采用固定效应计量模型,构建污水处理厂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21个全球气候模型(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在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下,2006-2100年的气候预测数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为污水处理能耗的影响幅度。并结合能源的碳排放强度,计算用电量变化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后从气候适应策略的优先级和气候减缓措施的重要性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年均气温和短期气温波动对污水处理厂用电量表现出显著影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低温区(例如东北、内蒙、西藏等地)年均气温每升高1℃,污水处理用电量上涨11.40%;高温区(例如广东、广西、重庆等地)年均气温每升高1℃,污水处理用电量上涨19.10%;而中温区(例如江浙沪、山东、湖南等地)年均气温在统计上未表现出对污水处理厂用电量的显著影响。短期气温波动方面,中高温和高温区,短期气温波动每增加1%,两气候区的污水处理厂用电量分别上涨0.88%和0.97%。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中国污水处理部门的用电量大幅上涨,相比于RCP4.5,RCP8.5情景下的用电量增长幅度和不确定性更大。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国近地面年均气温每升高1℃,污水处理部门的全年用电量将分别增长7.68%和9.34%。与2006年相比,在RCP8.5情景下,全国污水处理部门年度用电量将在2050s增长16.69%(5.66-33.41%),在2090s增长44.01%(18.61-83.50%);在RCP4.5情景下,全国污水处理部门年度电力消耗量将在2050s增长11.15%(2.57%-26.92%),在2090s增长15.74%(5.24%-31.09%)。气候变化对污水处理能耗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我国南部和西南部面临最大幅度用电量上涨,北部次之,中部总体受影响程度较低。在RCP8.5气候情景下,到2090s,南部和西南部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在高温区)用电量平均增长144.00%(81.48%-190.77%);北部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在低温区)用电量平均增长83.54%(69.45%-96.04%);中部以南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在中高温区)用电量平均增长3.29%(-4.41%-7.75%);中部以北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在中低温区)总体上不受气候变化影响。在RCP8.5和RCP4.5气候情景下,能源结构的发电碳强度分别为0.77 kg CO2当量/k Wh和0.65kg CO2当量/k Wh。RCP8.5情景下的用电量增大,将导致2090s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6年增长3.31Mt CO2当量/年(1.36-5.88Mt CO2当量/年);RCP4.5情景下的用电量增大,将导致2090s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6年增长0.91Mt CO2当量/年(0.22-1.88Mt CO2当量/年)。RCP8.5情景下,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量为RCP4.5情景下的3.62倍,相较于两个情景之间2.80倍的能源差距,意味着两个情景之间的潜在损害差异被扩大了。本文给出如下政策建议:(1)根据污水处理厂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差异确定开展适应措施的优先级。优先针对我国北部和南部地区设计相应的气候适应措施,增强这些地区污水处理厂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未来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2)积极开展广泛的气候变化减缓措施,争取实现更低浓度的气候路径。气候变化减缓带来的收益十分可观,但同时也需考虑更严格的减排措施面临的更大边际减排成本。
其他文献
微塑料污染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通过经口暴露对水生生物肠道造成了潜在健康风险。已有研究表明,粒径是微塑料肠道毒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粒径效应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在现有的微塑料肠道毒性研究中,毒性检测技术较为单一并多以表型研究为主,缺少从细胞水平对微塑料毒性作用的系统研究。肠道细胞功能通常与肠道菌群紧密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肠道微生物变化探究微塑料肠道毒性的作用机制。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粒径为100 nm
多功能固态发光材料的应用和理论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实现高性能的固态发光器件,发光基元的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碳硼烷作为一个非典型的结构基元,可以用以制备多功能的发光分子,例如多重发射、聚集和结晶诱导的发射增强、以及发光颜色变化,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理性设计碳硼烷衍生物的研究才开始不久,涉及到碳硼烷基发光分子的光物理性质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此外,阐释碳硼烷对材料发光行为的调控机理有助于
新型碳材料的卓越性能推动了众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发展,具有径向π共轭系统的环对苯撑可以用于构建碳纳米材料,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带来了新颖多样的化学性质和实际应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10]环对苯撑超分子自组装性质构建富碳薄膜材料。通过[10]环对苯撑与C60衍生物的主客体作用得到二维复合物薄膜,研究了薄膜的溶液自组装行为和机理,探究了薄膜材料在光电方面的相关性质,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合成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高生物蓄积性,多毒性终点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是指在高血压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使其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合理的饮食干预能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本研究将进一步围绕高血压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措施,更好地实施个性化的饮食护理方案,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恢复。
近年来,在智能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柔性传感器因其独特的灵活性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柔性传感器根据测试信号不同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其中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被广泛关注。如何开发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分辨率和快速响应的柔性传感器是目前柔性电子器件发展的关键。碳材料是柔性温度传感器中最为常见的活性材料,如炭黑、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等。其中石
当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偏低,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此外,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以金属锂作为负极的锂-氧气电池因为其超高的能量密度(约3500 k Wh kg-1)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金属锂-氧气电池也同样遇到了由锂枝晶生长导致电池短路继而引发的起火、燃烧等安全问题。采用固态电解质(solid-s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随着高温天气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高温相关的致病率和死亡率激增。高温死亡事件的爆发,使得高温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温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但对于具有高风险感知和较强的高温应对能力的人来说,这种影响非常有限。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城市居民,对亚城市尺度和农村居民的相关研究较少,但有研究表明非城市地区存在更高的高温相关死亡风险,因此探析农村居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数以万计的化学品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并通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地表径流和土壤渗透等途径大量进入湖泊和河流中,正威胁着水生态安全与健康。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因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高毒性早已被列为优控污染物重点管控,但来自水环境自身的内源释放和少部分外源输入导致其在地表水环境中仍广泛检出,对水生生物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威胁。此外,地表水环
虽然目前湖泊富营养化已经逐渐得到控制,但仍存在着蓝藻暴发的问题,藻类有机物(AOM)的释放及死亡的藻细胞使水质恶化,危害公众健康,有效消除蓝藻水华是全世界关注的课题。近年来,电化学方法因其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废水的处理。本文研究了不同电化学体系(电氧化/电絮凝/电氧化耦合电絮凝)对含高浓度水华藻类水体的处理,优化了相关电化学参数,提高了藻细胞去除与水质净化的性能,并对不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