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观园空间艺术探究——基于文学、影视和园林艺术的视角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景观设计师过于追求景观功能和形式而忽略对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致使现代景观徒有其表,缺乏意境。笔者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为研究对象,从文学、影视以及园林艺术三种视角下进行大观园空间分析,以期寻找出利于现代景观空间意境营造的方法,给予现代景观设计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文章在阐述了三种视角下空间的表现元素、表现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三种视角下的大观园空间布局,总结出三种视角下大观园空间的特点:文学视角下的大观园空间具有虚幻性、流动性、诗意性等空间特点;影视视角下的大观园空间具有直观性、瞬间性、艺术性等空间特点;而园林艺术视角下的大观园空间则具有客观性、灵活性等空间特点。   (2)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受众对三种视角下大观园空间的感知情况,得出如下结果:文学视角下,具有较强文字理解能力的受众能感知到情境交融的大观园空间;影视视角下,具有较强记忆力和形象思维的受众也能感知到情境交融的大观园空间,但空间的完整性弱于前者;而园林艺术视角下,只要具备基础的方位辨别能力的受众均能感知到完整的大观园空间,只是客观的感知空间布局。于是,文学、影视的大观园空间营造效果优于园林艺术。   (3)在比较三种视角下大观园空间营造效果之后,笔者分析文学、影视中营造空间的技巧,认为文学中“起点-发展-高潮-结局”的通篇构思、欲扬先抑、预留伏笔等写作技巧以及影视中移动镜头、长镜头和叫板式、复现式蒙太奇的影视剪辑手法能对现代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最后,笔者用一个设计案例——长沙雷锋纪念馆的改造设计,验证了文学、影视中空间营造手法运用于景观设计中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