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臀部穿支血管的3D可视化建模与皮瓣设计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穿支皮瓣(perforatorflap)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穿支血管(穿过深筋膜后外径≥0.5mm)供血的皮瓣,属轴型皮瓣的范畴。移植时仅选择性切取供养皮瓣的穿支血管,无须携带肌肉组织,且保留了供区的主要血管,大大地减少了对供区的继发性损伤。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TP皮瓣)及腹壁下血管的穿支皮瓣(DIEP皮瓣)是目前最常用的皮瓣。前者可用于全身各部的修复重建,而后者则主要用于损伤后或癌肿术后的乳房重建。由于DIEP皮瓣的应用不仅可重建乳房,同时还明显减少腹部多余赘肉达到塑造体形等优点,故被广泛应用于如乳房重建等的修复、整形手术中。但是对于腹部脂肪较少、瘦弱的病人,不仅供区组织量不足,而且术后可能出现腹壁疝、供区切口裂开甚至坏死等并发症。因此针对此类病人,需要找到更为理想的供区提供皮瓣。臀区穿支皮瓣(GAP皮瓣)和腰部穿支皮瓣(LAP皮瓣)具有组织量大、血供可靠、供区隐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成为优良的替代供区。本研究在利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通过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今先进的放射造影及3D可视化等电脑数字化技术,对臀部、腰部穿支血管进行详尽的解剖学研究,旨在正确评价GAP皮瓣和LAP皮瓣的可行性及其优缺点,为临床设计可靠而适用的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放射解剖学研究:6具经动脉内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女性成人整尸标本。其中2具先行连续螺旋CT扫描,然后整体取下12侧标本的臀区及腰区被覆组织,进行应用解剖并逐层拍摄X线片,观测外径≥0.5mm的穿支动脉的数量、管径、走行、分支、分布以及彼此之间的吻合情况。 2、二维图像处理:臀区及腰区被覆组织的x线图象导入计算机,调用Photoshop及ScionImage对图像进行配准与合成,定性、定量分析,以及穿支供血面积的测定等。 3、3D可视化研究:2具标本行螺旋CT全身连续扫描后导出数据,启动Mimics程序,导入从股骨上端到第三腰椎之间的CT水平扫描的原始图片640张(dicom格式),利用“动脉被明胶-氧化铅灌注充填后,在CT下呈高密度影”的原理,分三步进行软组织、骨、血管的三维重建与皮瓣设计。 4、统计学分析:本实验实验数据输入Excel,利用方差分析(x士SD)计算结果。 结果: 1.臀上、臀下动脉直径≥0.5mm的穿支数量分别为平均5支和8支,平均分布范围分别是69cm2和177cm2。臀上动脉穿支主要分布在髂后上棘和大转子的连线的内侧2/3,其中有一支较大的穿支,外径达1.0mm,出现率839/0(10/12)。 2.腰动脉直径≥0.5mm的穿支数量为平均6支,这些穿支的平均内径为0.7mm,平均血供范围是160cm2。 3.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的图像,可以生动直观地体现腰、臀区血管的来源、管径粗细、分支,以及它们和周围部位穿支的吻合情况,并且可根据需要进行各个方向的任意旋转观察。 结论: 1、臀区穿支主要来源于臀上、臀下动脉及第四腰动脉和(或)髂腰动脉的降支。该区是整个人体被覆组织内穿支最为密集的区域,其中位于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旁常有大而恒定的肌皮穿支出现。 2、三维重建的图像明确了臀区主要穿支的来源、分支、管径以及和周边部位主要穿支的吻合情况,其中可见臀上动脉的穿支和第四腰动脉降支存在明显的吻合,能满足跨区大型皮瓣(如乳房重建等)的设计条件。 3、明胶-氧化铅灌注后的3D可视化研究能清晰显示软组织、骨和血管的整体形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失为一种实用、有效、可靠的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送转”股票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与“高送转”相伴而生的往往是大股东减持现象.以天龙集团的“高送转”为例,通过对其“高送转”潜在动机与市场反应的分析,探究上市
随着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在这一领域健全党的组织,发展党的力量,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前不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