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鄂麦15的选育及其品质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报道了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鄂麦15(原代号94-5036)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试验结果,并以其选育为主线,结合湖北省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品质分析结果,对小麦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特征、品质改良方法及优质高产育种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与探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鄂麦15是湖北省2000年审定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已成为襄樊市优质小麦主推品种,该品种由襄樊市农科所用杂交系谱法育成,组合为{882-852×(鄂恩1号×Nppp-2)}×贵农11号,1996年~1999年参加了三年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产量与对照品种鄂恩1号相当,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品种,抗性、株高优于对照品种.在湖北省小麦主产区鄂北地区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能,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鄂恩1号.2、鄂麦15的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中筋小麦标准,蛋白质含量14.06﹪,湿面筋含量36.2﹪,吸水率60.42﹪,沉降值(ml) 31.4,稳定时间(min)4.2.3、鄂麦15是采用杂交后代再杂交而育成的优质高产品种,它表明,采用阶梯式聚合杂交,利用杂交后代再杂交,把有利基因重组于一个品种中是可行的.4、鄂麦15的育成涉及多种种质资源,表明小麦目标性状改良必须以优异种质资源为基础,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征集、引进、筛选、分类、利用研究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至关重要.5、在小麦的品质指标中,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沉降值等不仅在品种间变异较大,而且在地区、年度间变异较大,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6、小麦品质性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之事实说明,建立合理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对确保专用小麦的优质高产非常重要.
其他文献
以长沙市稻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较系统的统计资料、样区实地调查、发放相关问卷,结合部分定位试验,广泛收集研究区域内主要种植模式的详细资料;通过引用前人研究成果和分析检测,对其中14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稻田种植模式进行了较系统的能量分析、养分平衡分析和经济效果分析,并用加权指数法进行综合分析,对14种稻田种植模式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评价,并得出以下结论: 1、长沙市极具推广应用价值的稻田种
本研究以166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用单向SDS-PAGE和双缩脲方法分析了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多态性的关系,同时对GMP的研究方法及GMP和HMW-
选育优良的恢复系对于三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具有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易变山羊草(Ae.variabilis)、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细胞质的非
该试验以普通小麦品系303、706及其回交转育的K型、J型和Va型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20个普通小麦品种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K、J、Va三种细胞质类型在F1育
创客是指拥有特定知识含量,具备创新、实践、共享、交流的意识,愿意挑战技术难题并将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目前,我国的创客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引领了创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