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猪群HCV感染及防疫的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ifei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猪瘟(Hog cholera,HC或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或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成员;该病呈世界范围流行,国际兽疫局将其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到1992年全世界宣布消灭猪瘟的有24个国家。但从1993年开始,有些消灭猪瘟的国家如德国、英国和荷兰等又出现了猪瘟的流行;猪瘟是我国4大动物疫病之一,已流行了70多年;1956年周泰冲、袁庆志等研制成功的中国系(C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og Cholera Lapinized Virus,HCLV)是中国一直使用的唯一疫苗株。以此疫苗免疫为基础,我国于1956年提出了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来消灭猪瘟的规划,推广应用至今,已取得显著效果。但近年来由于养猪规模的扩大,据报道猪瘟在各地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河南各地也有关于发生猪瘟的零星报导,且近几年它的表现形式比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潜伏期较长、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对较低以及仔猪先天感染、免疫失败、母猪持续性感染等。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养猪业的饲养与管理水平落后,防疫检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干预对策.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175例肝硬化患者依据有无并发原发性肝癌分成研究组77例、
目的:岩上静脉是颅后窝的重要的引流静脉,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上静脉首先作为主要的路障血管而引起术者的重视。其次,该静脉也是某些功能性脑神经疾病的责任血管。熟悉和掌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感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世界范围流行的自然疫源性的人兽共患病。由于其发病急、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典型,极易误诊和漏诊。所以,钩体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预防对于控制钩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Haake等1993年首次从流感伤寒群钩体基因组DNA中鉴定了一个全长963bp,编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是大肠埃希菌的一个亚型,有100余种血清型,其中0157:H7是EHEC中引起危害最大的病原菌。EHEC
本文对芳香疗法的概念发展、分类、以及目前所开展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种新的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