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诸省的结合部,是四川、重庆南下两广地区出海的重要通道,是西南通向华中、华南地区的陆路门户,是大西南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隆起于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和广西丘陵之间,地势西高东低,从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形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地理形势,境内岩溶地貌发育,地面崎岖不平,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险滩多,航运不便,无论水路、陆路交通,贵州对外交通联系较之全国其它地区而言是落后的。纵观历史,贵州长期游离于“内地与边疆”之间,中央王朝对贵州交通的开发建设不够重视,总是在它开疆拓土的通盘战略需要下,才重视贵州交通。所以贵州交通在全国的地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中央王朝的大棋局中有贵州的一席之地时,贵州与外界才会发生较多的联系,贵州交通就会有较快的发展;反之,贵州交通发展就会落后、停滞,致使贵州社会游离于中原主流经济文化圈外。自元代以来,贵州终于在全国政治与经济发展大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战略地位突显,继而带动了贵州的道路交通建设,尤其是元代中庆经普安入湖广大道开通后,滇黔、湘黔线成为云南、贵州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的东西向主要路线,该布局带动了贵州地方社会发展,为明代在贵州建省创造了条件。元明清时期中央在贵州地区的交通建设,最终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滇黔、川黔、湘黔、黔桂四条驿道干线以及贵州省十字型交通构架,连接周边五省的梅花型地域交通格局。民国时期,贵州以传统驿道路线布局为基础,开始在全省修筑公路。国民政府统一贵州后,将原有四条驿道干线改建成连接周边五省的公路网络,抗战爆发后,以贵州为中心的公路网组成了抗战五省公路运输联运系统,.这一举措促进了抗战时期贵州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发展。本文结合西南抗战史研究大背景,运用当前学界已有成果及民国时期传世的档案、报刊、论著等,以时间变化为线索研究元代至民国时期贵州[交通路线沿革、交通布局、抗战时期贵州交通区位如何突显等问题,探讨其中各个阶段的细节及特点,得出较完整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