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学宫建筑是对中国古代城市平面和空间具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类型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体系中规范度较高的建筑类型,具有一套独特的建筑文化表达。“庙”与“学”空间合置的学宫建筑,在明清两代获得了充沛的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学宫建筑群空间制度。以往的地方学宫研究偏于教育发展史和文化史层面,缺乏建筑视野下深入和专门的研究。文章以明清山东府、州、县学宫建筑为切入口,对山东地区六十余所有代表性的学宫建筑进行考察研究,全面、系统的分析各级学宫建筑的平面布局特点,对明清两代城市中学宫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建筑规制进行探讨,理清其内在规律。 本文之所以研究学宫之平面,是因为在中国古代,平面规制更为史家之所重,是中国古代文化、礼仪、宗教、理法之寄托。就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绪论部分所说:“古之政治尚典章制度,至儒教兴盛,尤重礼仪。故先秦两汉传记所载建筑,率重其名称方位,部署规制,鲜涉殿堂之结构。嗣后建筑之见于史集者,多见于五行志及礼仪志中。记宫苑寺院亦详述其平面部署制度,而略其立面形状及结构。足以证明政治、宗法、风俗、礼仪、风水等中国传统思想之寄托于建筑平面之上……。”可见建筑平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寄托,研究其平面规制是非常具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