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蚕桑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蚕茧和生丝生产国,蚕茧和生丝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唯一处于垄断地位的农产品。我国正在形成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东部地区发展蚕桑优质化基地,中西部地区扩展蚕桑规模化基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桑树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和生态树种,是桑蚕唯一的饲料,是整个茧丝绸行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桑树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梯度特色和多元化的生态特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复杂,针对山西省自然资源特点,加强桑树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对于发展现代蚕业,支持“东桑西移”工程,促进山西蚕桑基地建设,提高蚕丝业竞争力和效益,增加蚕农收入,扩大农民就业,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资源初选、比较试验、农村区域试验、北方科研协作区共同鉴定、养蚕制种成绩鉴定,对优良桑树新品种“晋桑一号”进行了评价;从桑树剪梢、肥培技术、条桑收获等方面研究了该品种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晋桑一号”桑品种的评价“晋桑一号”桑品种属早生中熟品种,发芽率高达83.45%,生长芽率高达47.93%,米条长产叶量春136g、秋146.1g,叶型较大,产量高,叶质优,发条数中等,生长势旺,适应性广。是一个可满足丝茧育和种茧育要求的优良桑品种。“晋桑一号”优良桑品种的选育,填补了山西省优良桑树品种的空白,达到国内同类地区研究领先水平。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和北方科研协作区品种审定。应作为山西及同类地区主推品种,在农村和桑蚕制种场大力推广。2.研究确定了晋桑一号的最适宜剪梢程度晋桑一号的剪梢程度以1/5为最适宜。比生产上推行的剪梢1/4~1/3轻。实施剪梢时,应根据枝条不同长势,以轻度非水平剪梢为宜。3.研究出适宜山西及北方地区的肥培技术适宜山西及北方地区的桑树氮磷钾科学配比以10:5:5为宜。与目前全国应用推广的桑树氮磷钾配比为10:6:8有异。适宜山西及北方地区的桑树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以每667m2施25kg赛众28肥为宜。这是全国第一次在桑树上应用报道。桑树喷施叶面肥,能补充养分,促进树体营养运转和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效增产技术措施。研究提炼出适宜山西及北方地区的肥培技术模式。建立“施足有机肥,以产定氮,以氮配磷钾,合理补微肥”的配肥技术;确立合理的施肥原则和施肥方法;增加秸杆覆盖,调水增肥,一举多得。4.研究提炼出山西全年条桑收获技术模式根据我国现阶段桑树收获仍以手工剪伐为主的条件,系统研究了条桑收获技术必须把握的关键环节:选栽适宜品种是基础,培养树型建骨架,转型阶段把好关,收获阶段应得法,配套措施要完善;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山西晋南地区的新型分区夏伐重剪轮伐全年条桑收获技术模式和晋东南地区的新型株内出扦全年条桑收获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