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用地功能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对城市公共空间提出更多的功能要求,既有城市公共空间的规模、利用方式、结构已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土地和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城市私有空间纳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同时,解决私有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功能冲突,公私边界的管理,以及公私利益的协调等,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出于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拓展和空间连续性的目的,论文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用地划分的“五线标准”(即红线、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并结合土地开发与使用权属,将城市用地明确划分出城市的公共用地与专属用地,定义五线以外用地为城市专属用地。同时,依据公共化程度,将城市空间划分为城市公共空间、半公共一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
传统城市规划用地划分与城市空间划分存在一定的叠合,论文设想打破城市用地权属划分的局限,将专属用地内的公共空间纳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统筹安排,构成一个有层次、有结构、有系统的整体。
论文将城市专属用地内的公共空间分为建筑、道路广场、共享设施、公私边界四个要素,并针对不同业态,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内在影响因素,归纳要素公共化的方式,最终提出建构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所需的政府机制、法律依据、管理手段和城市设计控制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