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公共空间拓展的城市私有空间公共化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用地功能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对城市公共空间提出更多的功能要求,既有城市公共空间的规模、利用方式、结构已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土地和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城市私有空间纳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同时,解决私有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功能冲突,公私边界的管理,以及公私利益的协调等,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出于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拓展和空间连续性的目的,论文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用地划分的“五线标准”(即红线、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并结合土地开发与使用权属,将城市用地明确划分出城市的公共用地与专属用地,定义五线以外用地为城市专属用地。同时,依据公共化程度,将城市空间划分为城市公共空间、半公共一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   传统城市规划用地划分与城市空间划分存在一定的叠合,论文设想打破城市用地权属划分的局限,将专属用地内的公共空间纳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统筹安排,构成一个有层次、有结构、有系统的整体。   论文将城市专属用地内的公共空间分为建筑、道路广场、共享设施、公私边界四个要素,并针对不同业态,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内在影响因素,归纳要素公共化的方式,最终提出建构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所需的政府机制、法律依据、管理手段和城市设计控制导则。
其他文献
商业建筑的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研究在国内是比较新的领域。完善的建筑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在人们的日常公共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商业活动的蓬勃兴起使得商业建筑的标
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然而大部分老年人却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冲击,面临着家庭结构缩小和社会养老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居家养老是当
在数字社会的建筑创作中,不规则形态建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从20世纪末开始到2009年为止,不规则形态建筑的建成数量的迅速增长,并发展出了一种具有表现力的独立形体和空间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已逐渐普及和深入发展,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备受各界的关注。文章以旅游规划的运作过程为主线,从运作过程中的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明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广大规划界的关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热点话题。寻求适于文化遗产的旅游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老年人居住矛盾日益凸显,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刻不容缓。20世纪80年代(以下简称为“80年代”,同类文字叙述作相同简化)建设的住宅在既有住宅
战后兴起的城市更新运动,对传统城市结构和建筑遗产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以考古学为基础的“福尔马林”式保护理念,又与社会发展的大势相悖,陷入内在逻辑的另一极端。以保护为前
丹尼尔·里伯斯金是当代国际上著名的建筑师、建筑思想家、建筑教育家。这是一位肆无忌惮的建筑文化人物,他尝试将多学科进行综合,将文学、绘画、雕塑、数学、音乐、占星学以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新城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和热点。尤其在一些特大城市区新城的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私人小汽车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在住区中,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住区的生活环境质量,使住区的停车问题日益突出。解决住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