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我国发病率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西方发达国家只有2.5%[1]。进展期的患者如不接受治疗中位生存期仅有6个月,即便是接受传统的化疗,中位生存期也不超过3年[2]。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患者的骨髓中出现了可以无限克隆的恶变浆细胞[3],其迅速的繁殖以后,在患者的血液、尿液中都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者是轻链,患者在短时间之内会发生骨质疏松或者是溶骨性病变。因发病机制并不明晰,起病隐秘,所以误诊率较高,耽误了治疗时间,对预后恢复有较大的影响。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疾病,尽管现在有新型药物出现,目前对MM的治疗仍然十分困难,没有根治的手段和方法。治疗仍以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以降低肿瘤负荷,延长患者生存时间。ISS分期是判断患者预后分期的国际标准。而判断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传统细胞遗传学的检测受到骨髓瘤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限制,导致其对染色体异常情况检出率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深入细微的探讨MM的恶性遗传学克隆特征,结合ISS分期进一步提高对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判断。【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遗传学改变、通过FISH技术检测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1q21扩增、P53、RB1、13q14缺失、IgH重排在MM患者中的发生概率及比率,研究生物学指标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染色体异常与生存期关系、不同治疗方案对PFS、OS的影响、以及ISS分期对PFS、OS影响等。对MM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以及不良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出一套适合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8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血液病研究中心治疗的109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标本进行研究。使用传统的染色体及FISH技术检测,对其生物学指标、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染色体、FISH异常情况,ISS分期对PFS、OS影响,研究染色体及FISH检测结果对MM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的初诊患者109例,随访时间截止到2014年5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1~73个月)。1、传统的染色体异常总检出率为27.5%(30/109);FISH阳性(>10%,其中P53>30%)总检出率为47.7%(52/109),其中13q14缺失、Rb1缺失、P53缺失、1q21扩增、IgH重排分别为25.7%、26.6%、2.8%、30.3%、28.4%。显示后者阳性率是前者的近2倍。2、依据109病例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钙、血肌酐、骨髓浆细胞、血β2微球蛋白、白蛋白、LDH、分型等指标为基础计算生存期,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血清钙浓度≥3mmol/L、血β2-MG≥5.5mg/L、白蛋白<35g/L是影响生存期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3、109病例进行常规核型分析,正常核型组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42个月、73个月,异常核型组未出现中位PFS时间,中位OS时间32个月,异常核型中位OS时间缩短(P=0.083);异常核型组中高危核型组(包括:亚二倍体、13-/13q-、17-/17p-)23例,其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24个月、32个月,较正常核型时间明显缩短(P=0.110、0.017),提示异常核型尤其高危核型预后不良;de1(13)15例,其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7个月、28个月,较正常核型明显缩短(P=0.003、0.001),提示de1(13)预后不良。4、FISH全阴性57例,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42个月、73个月;对比发现,13q14缺失阳性28例,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11个月、28个月,较FISH阴性时间缩短(P=0.023、0.001);RB1缺失阳性29例,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11个月、28个月,较FISH阴性缩短(P=0.049、0.003);P53缺失阳性3例,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7个月、13个月,较FISH阴性缩短(P=0.144、0.019);1q21扩增阳性33例,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21个月、47个月,较FISH阴性缩短(P=0.125、0.084);IgH重排阳性31例,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24个月、47个月,较FISH阴性缩短(P=0.285、0.174)。FISH多项阳性33例,中位PFS时间未出现,中位OS时间47个月,较FISH阴性缩短(P=0.127、0.015)。5、将染色体异常30病例按照是否使用硼替佐米诱导治疗进行PFS、OS对比,使用硼替佐米治疗18例,非硼替佐米治疗12例,前者中位PFS、OS时间均未出现,后者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9个月、32个月,经过硼替佐米诱导治疗比未使用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P=0.142、0.462)。将染色体正常79病例按照相同分组进行PFS、OS对比,使用硼替佐米治疗45例,非硼替佐米治疗34例,前者中位PFS时间21个月,中位OS时间未出现;后者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42个月、73个月;经过硼替佐米诱导治疗比未使用者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延长(P=0.075、0.053)。经硼替佐米诱导治疗,染色体异常组较正常组获益大,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证明硼替佐米在染色体异常预后较差的MM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6、将染色体异常30病例按照是否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PFS、OS对比,采用移植治疗11例,未移植19例,两者中位PFS、OS时间均未出现,染色体异常病例是否采用移植治疗对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829、0.608)。将染色体正常79病例按照相同分组进行PFS、OS对比,采用移植治疗29例,未移植50例,前者中位PFS、OS时间均未出现,后者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19个月、73个月,采用移植治疗比未移植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P=0.024、0.021)。采用移植治疗,染色体正常组较异常组获益大,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证明移植治疗在染色体正常预后较好的MM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7、根据ISS分期标准分类,I期22例,II期40例,III期47例;109病例中CR69例,PR1例,VGPR15例,SD24例,总有效率77.98%。依据ISS分期不同绘制生存曲线,I期中位PFS、OS时间均未出现;II期中位PFS时间24个月,中位OS时间尚未出现;III期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17个月、37个月,分期级别越高疗效越差,生存率越低(P=0.022、0.010)。8、以FISH结果结合ISS分期进行危险分层,分组标准:标危组:除高危组之外所有病例;高危组:全部ISSⅢ期,以及ISSⅡ期伴≥2项FISH阳性/或者P53缺失阳性(13q14缺失阳性Rb1缺失阳性合并算一项阳性)。分为标危组47例和高危组62例,前者中位PFS、OS时间均未出现;后者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17个月、47个月,标危组较高危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01、0.001)。移植组40例,非移植组69例;前者标危组19例,高危组21例;后者标危组28例,高危组41例。对比移植与非移植两组治疗方案,标危组中,两者中位PFS、OS时间均未出现,标危组是否移植治疗中位生存期未见明显差异;高危组中,前者中位PFS、OS时间均未出现,后者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17个月、47个月,高危组采用移植治疗较非移植中位PFS、OS时间明显延长(P=0.001、0.002),移植可以使高危组获益较大。非移植病例69例,其中39例采用硼替佐米治疗,其他30例使用普通化疗。前者标危组15例,高危组24例;后者标危组13例,高危组17例。对比硼替佐米与普通化疗两组治疗方案,标危组中,两者中位PFS、OS时间均未出现,标危组选择不同治疗方案中位生存期未见明显差异;高危组中,前者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21个月、47个月,后者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5个月、21个月,高危组选择硼替佐米治疗较普通化疗中位PFS、OS时间明显延长(P=0.000、0.014),硼替佐米可以使高危组获益较大。由此可知按Fish结合ISS分期得出的危险分层对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意义。【结论】1、针对MM患者,使用常规核型分析及FISH技术来检测细胞学遗传学内容时,染色体异常为主要特点,异常核型尤其高危核型提示预后不良,de1(13)预后不良。2、FISH检测阳性较FISH全阴性中位生存期均缩短,提示预后不良。3、经过硼替佐米诱导治疗,染色体异常组较正常组的患者获益更大;采用移植治疗,染色体正常组较异常组的患者获益更大。4、ISS分期结果显示,级别越高疗效越差,生存率越低。以FISH结合ISS分期进行危险分层,标危组较高危组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在治疗方法选择上,移植治疗和硼替佐米有助于高危组患者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