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于都柳江、龙江上游的水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水族人在民歌中常把家乡誉为“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端节,水语称之为“Fei-dor”,俗称过端,是“过端”水族在水历岁末按秩序逢“亥”日“分批轮流”而过、“聚众而庆”的传统年节。过端仪式是浓缩了水族文化意义的文本。“过端”是一种祭祀仪式,是一种人神共乐,对秋收在即的喜悦的表达仪式,形如一场富有特色的“文化展演”、社会剧,而实质上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应用象征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水族过端仪式的象征体系。全文除导言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过端仪式中的祭祖、游端和赛马三个仪式过程进行民族志描述,为后文对过端仪式的结构性分析作铺垫;第二章主要对人们在过端仪式前、中、后三种生活状态进行理论分析,简述过端前、后的生活状态,重点分析仪式阈限中的祭祖仪式、游端仪式、赛马仪式;第三章则主要对过端仪式象征体系所隐藏的社会结构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分析过端仪式中符号和人们行为的象征及隐喻。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水族端节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内涵,这些象征内涵反映了水族独特的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结构。从“过端”所经历的三个过程来看,“过端”是水族社会化过程的“元过程”,是水族社会不断得到整合的一个过程。“分批分期”过端是水族社会秩序化的象征表达,被分为七个批次不同时日、不同地域而过,并相互遵循着“过端”先后和“过端”时长的社会结构序列,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文化认同和象征体系,即:七元结构。在七元结构之中,每个元结构之间相互认同,具有一整套相互解释的文化象征体系。与此同时,水族对过端的认同以及对“过端而不过卯”、“过卯而不过端”和不忌荤素的“苏宁喜”节的主次之分意在标识差异的同时,形成了水族社会稳定的三元结构。三元之中,又各成体系,表达了水族社会不同的文化象征和认同。意在强调“荤——素”二元对立的“鱼包韭菜”和“忌荤食素”,已然成为水族文化的公共符号与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