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是基于滨水景观建设地域特色日益缺失现象,结合基地的具体问题及需求,提出地域文脉视角下的滨水区景观空间设计营造。将丁山湖滨水区作为空间载体,以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概念进行景观生态塑造。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设计需求报告、理论研究报告、设计过程报告及设计研究总结。一是市场需求报告。首先从政府区位规划、基地自身发展以及地域文脉延续这三个方面进行背景需求分析,阐明选址基地亟待发展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分析,总结提炼出本人设计中可采取借鉴之处,以及现有的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策略。最后,通过查阅史料以及基地调研,总结出丁山湖地域拥有的众多地域特色文化。二是理论研究报告。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国内外滨水景观设计及延续地域文脉策略的相关理论,梳理出一套指导于本次设计的地域相关理论内涵,包括景观设计的三元论、场所精神理论、景观交互设计理论以及景观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总结出用在本人设计过程中的支撑论点,并提炼出可以运用在本人设计中的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方面的设计策略。三是设计过程报告。根据政府上位规划将设计项目选址定于余杭区丁山湖区域。通过对基地的空间关系分析,以“细胞结构”为启发提出“渗透与融合”的设计概念及传承弘扬丁山湖地域文脉的设计理念,以丁山湖地域发展的时间脉络作为线索,充分结合丁山湖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两个方面,将设计场地分为田园观赏区、文化广场区及渔人垂钓区三个区域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将地域文脉与生态循环注入到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中,有利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基地空间活力。四是设计研究总结。本文从挖掘地域文脉视角出发,针对丁山湖滨水区的景观空间营造提出一套有效的设计策略,提升滨水区景观空间品质,并且用生态服务功能理论体系对本次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评价,用以指导现代滨水区地域性设计的空间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