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奶牛的乳房健康程度直接影响乳品质量安全,而病原微生物又是造成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因素,牛乳及乳制品营养丰富,需求量高,其质量安全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解上海地区部分规范化奶牛场的饲养及管理情况、牛乳中主要致病菌污染情况和耐药率情况,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上海地区71个规模化奶牛场中奶牛进行采样并实地调研,采集患病混合牛乳71份(每个奶牛场采集10份具有代表性患乳腺炎奶牛奶样,并混匀为一个样品),根据细菌形态学和革兰氏染色法进行分离培养并纯化、再用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鉴定致病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进行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分析。结果:1、经调研,上海地区71个具有代表性的奶牛场,都能做到牛场规范管理,定期消毒,规范挤奶操作过程,大大减少了减少挤奶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奶牛场均配有专职兽医,采用DHI(奶牛群体改良)测定技术评判奶牛健康,及时淘汰久治不愈的病牛所采集奶牛场存栏总量及产奶牛存栏数大部分集中在0~499规模,日产奶量0t-5t、5t-10t、10t-20t、大于20t的牧场都均匀分布,且大部分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形性乳房炎发生情况都较为乐观,极少数牧场发生严重型乳房炎。调研发现存栏量在1000~3000范围里的奶牛场管理最为规范合理。2、本试验从上海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采集71份样品,鉴定出目标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粪肠球菌的分离率是7.0%(5/71)、克雷伯氏菌的分离率是11.3%(8/71)、大肠杆菌的分离率是15.5%(11/7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是16.9%(12/71)。3、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均耐药性较低甚至无耐药产生,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多西环素、利福平、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磺胺异噁唑和复方新诺明的敏率率较高,达60%-100%,对头孢噻吩完全耐药,耐药率100%,其次是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60%,大肠杆菌仅对头孢噻吩表现出耐药,克雷伯氏菌对头孢噻呋、美罗培南、链霉素、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多粘菌素E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达62.5%-100%,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异噁唑和复方新诺明表现耐药,耐药严重程度为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庆大霉素(75%)>四环素(62.5%)>复方新诺明(50%)。4、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多重耐药情况,粪肠球菌的多药耐药结果主要集中在对3种药物耐药、对4种药物耐药、对5种药物耐药和6种药物耐药,大肠杆菌的多耐药结果主要集中在3耐、6耐和9耐,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多药耐药情况最为严重,克雷伯氏菌主要集中在5耐、6耐、8耐和10耐;大肠杆菌达到对9、10种抗菌药物耐药。各菌株多重耐药性多集中在3耐、5耐和6耐,其中粪肠球菌4株,克雷伯氏菌5株,大肠杆菌3株,共12株,占4种分离菌株总数的33.33%。结论:上海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生鲜乳中主要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四种致病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生素可为该地区的推荐用药,结合奶牛场实际情况采取预防及用药措施,规范、合理用药,有效遏制多重耐药性的产生,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