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及其核心算法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嵌入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动化的世界正在形成。人工智能算法以其独特的运行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并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危机。如何保证科技向善,不仅是伦理问题,更是法治问题。如何在法治化的背景下理性审视算法技术,又如何有效规制算法,可谓人工智能时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对我国而言,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多法律和政策支持,对算法问题予以规制,决定着我国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能否实现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多赢局面。我们要探讨如何规制算法,就要对算法以及算法的应用予以了解,并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寻求对策,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法律规制。本文主要阐述人工智能算法的概述、人工智能算法的伦理风险以及典型的表现、我国法律规制人工智能算法的现状以及不足,最终提出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法律规制的建议。第一部分探讨了人工智能算法底层通用性、外部数据依赖性、输出不确定性、不透明性这四个特征以及它的嵌入逻辑、效率主导逻辑。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人工智能算法伦理风险的概念界定以及伦理危机的典型场景。电商平台的精准营销使得“大数据杀熟”成为可能;自动驾驶与现行交通法律法规体系之间需要协调;人工智能介入司法裁判时,仍然要坚持法官的主体性;医疗人工智能若不能保证算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将会带来信任危机;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对于处在服务价值链高端的金融将带来深刻影响。第三部分围绕我国法律规制人工智能算法的现状及其不足进行分析。首先着眼于我国法律规制人工智能算法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法律规制人工智能算法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争议导致责任承担难题、透明度问题难以落实、法律自身存在的滞后性。第四部分就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法律规制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一,面对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争议导致责任承担难题,通过法律指引人工智能算法主体进行自我规制;第二,面对透明度问题难以落实的困境,加快人工智能算法透明度治理的顶层设计;第三,面对法律自身存在滞后性的问题,通过建立人工智能算法影响评估制度、构建人工智能算法多方参与治理模式、探索人工智能算法侵权公益诉讼路径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