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产国际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商品世界化、资本和市场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跨国企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并且它的作用已经逐渐超过了贸易,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跨国企业的发展表现出如下的特点: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追求的是最低的生产成本和最高的销售价格,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与其他的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或者战略性兼并;跨国企业的研发活动更趋全球化和国际化;投资目的地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跨国联盟是跨国企业海外扩张采取的主要形式,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相互利用优势,扩大业务范围,以合作求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引资国,一方面,既要保持对FDI持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选择地吸引外资,不断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与外国企业竞争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这就需要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来进一步证明已有的分析结果。而新经济地理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其包含的垄断竞争、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等因素,都可以对当今跨国企业的选址行为给出合理的解释。通过D-S模型赋予空间解释,新经济地理学对规模经济、运输成本、要素流动和投入产出联系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新经济地理学指出,由于集聚所特有的路径依赖性,全球一体化条件下的产业集聚程度将越来越高,本地生产要素和商品的价格将趋于上升。因此,生产要素和商品的不完全流动将会使得跨国企业转移投资,从而产生了产业从中心地区向外围地区扩散的全球性工业过程。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产业集聚和长期增长随着运输成本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新经济地理学的全球化含义为研究跨国企业选址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视角。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文献进行回顾,然后分别从基本和市场层面考察其对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接下来结合中国除重庆和西藏之外的29个省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给出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