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衰竭有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之分,在相同类型之间会存在病因、合并其他疾病、年龄、并发症、各种治疗干预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在不同类型之间也存在共同点,即:肝衰竭患者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损,巨噬细胞及白细胞粘附功能下降,加之脾功能亢进致外周白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出现微生态失衡,发生细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念珠菌和曲霉是近年来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肝衰竭患者合并上述两种真菌感染后,临床特征不尽相同,本文就其临床特征加以阐述。目的研究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各种治疗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自1985年1月至2009年9月解放军三0二医院收治的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共681例,对其中361例合并念珠菌感染和83例合并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61例合并念珠菌感染和83例合并曲霉感染的肝衰竭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慢加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肝衰竭多见,病毒性肝炎为主要病因,HBV感染所占比例最大。多数肝衰竭患者并发念珠菌或曲霉感染前都存在细菌感染灶,最常见于腹腔,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并有多部位、多菌种同时感染的特点。抗生素的使用一般起点高、疗程长,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现象较普遍。此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患者用药方案中常出现。并发的念珠菌和曲霉感染绝大多数为医院感染。念珠菌感染最常见于口咽部,其次是肺部、消化道等。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提示,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次之。与之不同的是,曲霉最常侵犯的人体器官是肺,且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部位。感染的曲霉菌属以烟曲霉为主,黑曲霉和黄曲霉相对少见。两种真菌感染后,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发热,并伴有咳嗽、咳痰等。口咽部发生念珠菌感染时会有伪膜出现。除了针对基础疾病用药同时,在真菌感染发生后给予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等药物对症治疗。结论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尤其并发念珠菌和曲霉感染后,两者多为“二重感染”,抗真菌治疗疗效差,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其中曲霉感染者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