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长油田××注水开发区位于子长县西南部的寺湾乡,开发面积约为26km2,构造位置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本文以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学、石油地质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及目前储层常规测试分析方法得到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系统地对子长油田××注水开发区长2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最终完成储层分类评价,为今后的开发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本次研究将长21和长22段划分为长21-1、长21-2、长21-3、长22-1和长22-2五个小层,厚度相对稳定;构造格局表现为向西倾斜的平缓单斜,各小层继承该构造特征,局部发育小型鼻状隆起,这对油气富集有一定影响;研究区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和沼泽沉积微相,根据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得到长21-3和长22-1小层河道最为发育;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孔隙中的填隙物杂基主要为绿泥石,胶结物主要为绿泥石膜,成分成熟度较低,细砂占比最大。储层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作用,所经历的成岩阶段主要为:早成岩阶段A期和早成岩阶段B期;孔隙类型多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其孔隙结构类型为Ⅱ类:低孔、特低渗、细喉;研究区主力油层长21-3、长22-1和长22-2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1.7%、12.8%和12.4%,平均渗透率分别为5.8×10-3μm2、8.1×10-3μm2和6.8×10-3μm2,孔、渗相关性较好;采用渗透率作为参数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表明层内非均质程度不高,层间非均质程度强。储层的敏感性总体表现为中偏强水敏、中偏弱速敏、中等偏强盐敏性、弱碱敏、无酸敏性。长2储层分类共划分为4类,研究区Ⅰ类储层不发育,Ⅱ和Ⅲ类储层最为发育,长21-3小层中Ⅳ类储层面积占比60.23%,长22-1小层中Ⅱ类及Ⅲ类储层面积占比90.05%,长22-2小层中Ⅱ类和Ⅲ类储层面积占比59.19%,含油富集部位主要在Ⅱ和Ⅲ类储层较发育的地区。
本次研究将长21和长22段划分为长21-1、长21-2、长21-3、长22-1和长22-2五个小层,厚度相对稳定;构造格局表现为向西倾斜的平缓单斜,各小层继承该构造特征,局部发育小型鼻状隆起,这对油气富集有一定影响;研究区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和沼泽沉积微相,根据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得到长21-3和长22-1小层河道最为发育;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孔隙中的填隙物杂基主要为绿泥石,胶结物主要为绿泥石膜,成分成熟度较低,细砂占比最大。储层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作用,所经历的成岩阶段主要为:早成岩阶段A期和早成岩阶段B期;孔隙类型多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其孔隙结构类型为Ⅱ类:低孔、特低渗、细喉;研究区主力油层长21-3、长22-1和长22-2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1.7%、12.8%和12.4%,平均渗透率分别为5.8×10-3μm2、8.1×10-3μm2和6.8×10-3μm2,孔、渗相关性较好;采用渗透率作为参数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表明层内非均质程度不高,层间非均质程度强。储层的敏感性总体表现为中偏强水敏、中偏弱速敏、中等偏强盐敏性、弱碱敏、无酸敏性。长2储层分类共划分为4类,研究区Ⅰ类储层不发育,Ⅱ和Ⅲ类储层最为发育,长21-3小层中Ⅳ类储层面积占比60.23%,长22-1小层中Ⅱ类及Ⅲ类储层面积占比90.05%,长22-2小层中Ⅱ类和Ⅲ类储层面积占比59.19%,含油富集部位主要在Ⅱ和Ⅲ类储层较发育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