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新型细菌性病害黄瓜茎软腐病在我国黄瓜主要产地发生严重,导致黄瓜减产,造成经济损失惨重。该病主要在拱棚、育苗场等地发生,重病拱棚中能造成黄瓜至少减产50%,严重时导致黄瓜绝产。据报道,引起我国黄瓜茎软腐病的病原为软腐果胶杆菌巴西变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e,Pcb),但各地报道的病原不同,且缺乏对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发病规律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发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黄瓜茎软腐病的病原进行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并对不同黄瓜品系的抗病性进行鉴定,为有效防控黄瓜茎软腐病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经分离纯化,从采集的黄瓜病样上得到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菌株DT1、DT2、DT3和DT4,革兰氏染色均呈阴性,它们在LB固体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菌落形态:DT1菌落黄色,凸起,圆形,边缘为波浪状并且光滑;DT2呈淡黄色,表面有光泽并且光滑;DT3白色,凸起,圆形,边沿光滑,表面无明显光泽;DT4白色,圆形,生长较慢,菌斑较小,能产生黄色菌脓。DT3在KB培养基上产生荧光其余没有。以4种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27F/1492R,进行PCR扩增。将获得的PCR产物测序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DT1和DT2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细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100%;DT3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DT4与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在黄瓜叶片上分别接种DT1、DT2、DT3和DT4细菌悬浮液,观察发病情况。结果显示,DT1、DT2、DT4接种后叶片上未出现明显症状,不能引起茎腐。DT3接种在子叶上5天后,真叶出现病斑,发病率30%,7天后,发病率达50%~60%,茎开始变软,10天后,黄瓜幼苗发病率高达90%,黄瓜苗倒伏,说明DT3能够导致黄瓜茎软腐病的发生。根据科赫氏法则(Koch’s rule),从黄瓜幼苗的发病组织上成功分离到P.fluorescens。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是引起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的病原物。用DT3接种35个黄瓜品系,统计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显示不同品系对黄瓜茎软腐病的抗性不同,其中,高感品系2份,中感品系23份,中抗品系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