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江苏省气象局提供的江淮地区1954~2001年共48a入、出梅日期、梅雨期长度、梅雨量和梅雨强度五个梅雨特征量资料,采用谐波分析、EOF、REOF、SVD等多种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梅雨的时空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梅雨量丰、枯同期大气环流的差异特征,探讨了梅雨量与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
(1)江淮梅雨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差异特征,各梅雨特征量的年际、年代际特征、周期特征、长期趋势以及突变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多年平均逐候120°E副高脊线的两次北跳6月第4候和7月第2候分别与江淮梅雨多年平均入、出梅日期相吻合。
(2)江淮梅雨量异常大气环流形势存在显著差异,南亚高压、副高和西北太洋海温与梅雨量存在显著相关。
(3)梅雨期南亚高压存在两种平衡态,分别位于75°E以西的伊朗高原(称南亚高压西部型)和位于75°E以东的青藏高原(称南亚高压东部型)。南亚高压呈西部型(东部型)增强(减弱),极涡强度增强(减弱),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减弱),赤道东风急流减弱(增强),副高强度增强(减弱),南半球越赤道气流与副高西侧西南气流水汽输送增强(减弱),江淮地区辐合增强(减弱),高低层抽吸作用增强(减弱),上升运动增强(减弱),对流旺盛(减弱),造成江淮地区梅雨量异常偏多(偏少)。反之亦然。
(4)梅雨量与西北太平洋海温变化显著相关。当年1~3月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海温异常偏暖(冷),江淮地区梅雨量异常偏多(少)。当年6~7月西太平洋黑潮、暖池区海温异常偏暖(冷),江淮地区梅雨量异常偏多(少)。SVD诊断分析结果与合成分析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