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赫尔巴特的审美思想出发来探究他的教学论,亦即有关“教育性教学”的理论,以期有所洞察与启示。这里的“审美”既指教学所要培养的“审美判断”的能力,也指作为教学途径的“审美地展示世界”。赫尔巴特关于美学问题的思想贯穿了他的所有作品。审美思想不仅是他的美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得以相互关联的枢纽,也是他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因而也应当成为我们理解其教学论思想的前提和基础。唯有基于赫尔巴特的审美思想,以往诸多研究赫氏教学论的视角才能得到统整,赫氏教学论的内涵与意义也才得以彰显。本研究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其一,从审美视角出发研究赫尔巴特的教学论何以必要,又何以可能?其二,如何理解赫尔巴特的审美思想及其与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联系?其三,基于赫尔巴特的审美思想,他的教学论包含怎样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第一章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而展开,一方面通过借鉴二战以后德国“重新发现”赫尔巴特的经验,阐明通过审美视角来研究赫氏教学论在理论上和逻辑上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则通过解构和反思我国关于赫氏教学论的已有研究,确立审美视角对于推进我国赫尔巴特教学论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第三章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展开。第二章是对赫尔巴特审美思想和他以此为基础来建设教学论的理论来源进行考察。这项工作之所以重要且必要,是因为:赫尔巴特本人虽然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但他在美学作品中的论述并不详尽;赫尔巴特虽然提出了一种具有审美性质的教学论纲领和框架,但并未进行详细的阐述,也没有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第三章是对赫尔巴特的“普通美学”及其与教育和教学的关联所做的考察。从中可以看到,一方面,赫尔巴特用“审美判断”贯穿了他的整个普通教育学,审美判断力既是教学所要培养的目标,也是使管理、教学和训育这三种教育行动形式得以相互联结的枢纽,还是教师的教育机智的本质;另一方面,赫尔巴特也从教育学立场出发,对普通美学中的审美思想进行了拓展,为普通美学加入了一个教育实践的维度。第四章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展开,确切地说是围绕着蕴含在“审美地展示世界”这一概念内的精神主旨而展开,因为它是赫尔巴特从审美思想出发来探讨教学问题时所提出的教学活动的代名词。教师所要展示的“世界”,既包括对大自然所做的科学的-审美的展示,也包括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所做的实践的-审美的展示。借助于教师的审美展示,学生拓展了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和交际中萌芽的对科学的鉴赏力、对美的鉴赏力、对社会和历史的鉴赏力以及对宗教精神的鉴赏力。这些鉴赏力要能和谐相融,学生才能做出完善的鉴赏判断,也才具备审美判断力。在本研究中,赫尔巴特所说的鉴赏力亦即对对象形成完全的表象并对表象做出评判的能力(即审美判断力),而他所谓的“审美地展示世界”,亦即教育者借助于“直观ABC”将实物(实物的要素或实物本身)或作品(作为社会历史的载体,包括文献、报告、诗歌、绘画等)依照学习者能够接受且能从中开启教化过程的方式呈现给他们,引导并推动学习者自己在学习对象上开展学习。基于审美的视角,赫氏教学论中最获肯定的兴趣论的意义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所培养的已不仅仅是精神生活的来源(即兴趣),而是精神生活本身(即鉴赏)。经研究后发现:第一,赫尔巴特所主张的教学,不仅是教学过程与育人过程相统一的教育性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自我教化过程,而教学的教育性和教化性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结,其关键在于审美(亦即形成于审美判断过程中的“审美的必然性”)。第二,要落实教育性的、教化性的和审美的教学,教师需要借助于“审美地展示世界”的方法,其中的关键在于:避免使各种不同的鉴赏判断或审美判断被简化,同时也要避免它们相互间产生冲突。第三,通常而言,赫尔巴特通过教学所要拓展的是均衡而和谐的多方面的兴趣,但在审美视角下,教学针对每一种兴趣所做的拓展其实是在对学习者的鉴赏力进行均衡而完善的磨砺和锻炼,从而使其逐渐具备审美判断的能力并能形成“明智”,这是学习者形成其道德判断力、发展其“思想范围”并逐渐向“德行”靠拢的必经之路上的关键性环节。由此,如何通过教学来拓展兴趣的问题也就转变成了“如何一般地审美地展示世界”的问题。只有完成了这一转变,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全貌——教育性的、教化性的和审美的教学论——才能得到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