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中国特色大国身份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身份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观念因素,成为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国际关系对国家身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在新时期,国际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对自身在国际社会的身份认知不断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对自己在国际社会的责任认知的变化,在“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基础上,“特色大国身份”作为中国的一种新的社会身份,是中国在积极主动与国际社会互动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建构在促进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促进和谐世界的世界梦实现的新型特色大国身份。本文从建构主义视角,借鉴和参考了建构主义理论的结构主义(整体主义)研究方式,对国家身份形成和演变进行深刻的探讨,从而得出国家身份的重要理论认知,即国家身份是对一国对外行为的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观念变量,是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建构过程中与其他国家进行互动实践基础上互为理解并持有共有观念而塑造形成和演变的一种社会关系。作为一种身份诉求,特色大国深刻反映了中国与国际体系的深刻互动,表明中国以大国姿态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发挥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性、创造性,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国际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8月22日,一份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征求意见(下称《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在证监会网站挂出,许多券商激动得“泪奔”,国泰君安在其报告中甚至称这“为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开创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政策空间”。  法令未行,千军万马似乎已先行。《南风窗》记者从多家券商獲取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行业受托管理资产规模4802亿元,较去年底的2819亿元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