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氧树脂基混凝土是以环氧树脂为粘接剂、级配碎石为骨料的一种聚合物混凝土。由于拥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候性,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得到了工程界的青睐,在桥路面铺装、铁路轨枕和机械基础中得到了应用。在这些工程实践中,环氧树脂基混凝土普遍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和恶劣气候环境中。研究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在多轴荷载和气候条件下的损伤行为,对充分认识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失效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细观结构的数值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氧树脂基混凝土是以环氧树脂为粘接剂、级配碎石为骨料的一种聚合物混凝土。由于拥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候性,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得到了工程界的青睐,在桥路面铺装、铁路轨枕和机械基础中得到了应用。在这些工程实践中,环氧树脂基混凝土普遍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和恶劣气候环境中。研究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在多轴荷载和气候条件下的损伤行为,对充分认识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失效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细观结构的数值仿真是一种广泛而有效的材料性能研究手段。然而,环氧树脂基混凝土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工程材料,其骨料含量极高,并且作为铺装材料时级配特殊,具有大骨料含量高、小骨料数量大的特点。因此,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细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十分困难。同时,不同于水泥基体为弱相的传统硅酸盐混凝土,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基体为抗拉强度较高的环氧树脂,而且由于树脂与骨料的粘接性能良好,简单工况下的破坏形式往往以骨料断裂为主。传统的混凝土细观有限元模型不能适用于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细观仿真研究。因此,研究一种适用于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细观建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细观有限元模型的特点,开展从简单工况到双轴/三轴加载复杂工况下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损伤行为研究,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此外,环氧树脂基混凝土作为工程材料,长期受到紫外光照射和高温高湿循环作用,研究气候环境作用下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损伤演化和性能劣化,对该材料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多轴荷载下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细观模型和损伤行为、加速老化条件下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剩余力学性能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成果如下:(1)建立了基于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骨料参数统计规律的多边形/多面体骨料库,改进了传统的take-and-place投料方法,实现了超高含量随机多边形骨料的投放,并基于背景网格法实现了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准二维细观建模;对于三维细观建模,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通过对Voronoi胞孔进行收缩,完成环氧树脂基混凝土三维细观建模中粗骨料的投放;在此基础上基于线扫描的骨料交叠判定方法,采用take-and-place投料策略,实现细骨料的投放。最终生成了超高骨料含量、满足环氧树脂基混凝土骨料级配的三维细观模型。(2)开展了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四点弯曲和单轴压缩实验和仿真。通过建立的准二维细观模型进行了单轴拉伸仿真,确定了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界面相特性,并对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界面相的本质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分析了由背景网格法引入的锯齿状边界对仿真结果的影响。通过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在四点弯曲和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仿真研究,研究了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简单工况下的损伤演化情况。(3)基于细观有限元仿真,研究了不同加载速率比的双轴拉伸、双轴压缩和拉压组合荷载下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力学响应。深入研究了不同加载工况下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行为,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准确描述了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在双轴荷载下的失效包络曲线。在此基础上,对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在特定三轴加载比例拉伸/压缩荷载下的损伤演化和失效特点进行了研究。(4)依据华南地区的气候统计数据设计了考虑紫外线照射和温度湿度循环作用的加速老化试验方案,对环氧树脂基混凝土加速老化后的剩余弯曲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考虑老化损伤层的分层梁模型,成功预测了不同老化时间后环氧树脂基混凝土的剩余弯曲强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视频类数据尤其是短视频呈爆炸性增长趋势。在视频智能分析中,让机器理解视频内容是最关键的一步,而用自然语言描述视频的能力使得许多重要应用成为可能,例如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自动视频监视和人机交互等。因此,视频描述吸引了来自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众多关注。本文主要研究短视频的文字描述,主要贡献如下:1)视频描述的关键是对视频内容的准确描述。考虑到目前的方法将视觉注意力聚焦于非视觉单词上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动态可交互的三维(3 Dimensional,3D)虚拟世界,让用户获得强烈的临场感。因此,不破坏沉浸感的人机交互方法是VR应用的难点。非手动人机接口(Human-Computer Interface,HCI)是一种不需要人体肢体运动,让计算机设备执行相应操作的交互方法。相较与手柄、光线投射器等传统VR交互工具,非手动HCI优点是自然和无障碍交互。
汽车冲击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是工程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结构动力响应包括两类问题:波动响应和整体响应,整体响应忽略了扰动在结构中的传递过程,然而对于大跨度复杂桥梁结构来说,扰动的传递过程往往不能被忽略。本文针对复杂桥梁结构中应力波的传力特性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对Euler梁微段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考虑粘结预应力和内阻尼影响的弯曲波动方程,采用Fourier变换进行求解,得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的广义货币-GDP比率日益上升,从1970年的58.9%上升至目前的134.3%。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我们解释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货币被源源不断创造出来,二是为什么名义GDP没有与货币总量同比例增长。本文研究发现,全球广义货币-GDP比率的持续上升是过去半个世纪中各国经济运行方式发生长期、深刻变迁的结果,其实质是各国经济杠杆化以及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货币方
近年来,钙钛矿材料因其优良的光电性能、溶液加工特性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尽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效率从最初的3.80%跃升至25.50%,但其材料不稳定、界面能级失配以及器件光热稳定性差等问题尚需解决。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界面材料合成和修饰来提高钙钛矿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主要内容如下:(1)制备金属氧化物-PEDOT:PSS的复合材料调控界面功函数和润湿性提高PSCs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是心脏泵功能障碍,以致心输出量减少到不足以适应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常伴随着适应不良性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等。近年来,利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已证实多种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在心衰过程中发生显著的差异表达变化。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nc RNA中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小分子RNA。既往文献报道miRN
当前,由经济发展导致的全球性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峻,寻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环境保护具有正外部性,因此政府是环境治理的主要推手。然而,随着近年来绿色信贷业务的兴起,市场在环境治理上发挥的作用已然愈加明显。环境治理正逐渐由政府单一决策向政府、社会协调的模式转变。中国长期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厘清经济
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核能、化工等领域。微通道气液两相流由于其通道的尺度减小到微米范围,产生了不同于常规尺度的流动和传热传质现象:气泡的界面受壁面限制,让气泡的精准操控成为可能;高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壁面处相变传热效率。为了实现精准可控的化学反应过程,可将微流体与化学反应结合在一起。其中,一些气液反应也需要这种精确的流量控制,然而由于通道尺度的限制导致了两相混合困难,反应只在界面处发生,这会降低反应速度
离散随机系统因为其在计算机技术、无线通讯网络、系统生物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学者关注,而离散随机系统的控制和滤波问题也因此成为控制理论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本文针对线性离散随机系统,引入了其三种二阶矩状态转移矩阵,并通过所得的状态转移矩阵的形式,给出了系统二阶矩有限时间稳定、均方稳定、均方渐近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建立状态转移矩阵与新型Lyapunov函数之间的联系。随后该方法被成功地推广到线性
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议题,然而如何推动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却成为难以破解的问题。在当前,新兴数字技术正广泛地变革生产制造方式,数字赋能正成为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驱动原有商业模式的优化,促进商业模式的拓展,甚至重构价值主张和价值创造逻辑,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然而,数字赋能如何赋能以及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问题仍未获得充分探讨。究其根源,新兴数字赋能现象的理论化程度较低是关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