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门冬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经典名方,乃是治疗胃中津液枯燥,虚火上炎之证。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粳米6味药组成。于「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大补中气,大生津液中,加入「半夏」之辛温,用以“利咽下气”实是善用半夏之功,更是治疗肺痿的主方。近年来,麦门冬汤的应用已超越了古代的证治,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包括应用于:治疗咳嗽、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以及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等疾病。其中又以呼吸道疾病及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咳嗽,较具有疗效。搜集国内近30年来的文献期刊,麦门冬汤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共73篇,进行统计分析及整理归纳。在古代文献部分,主要以《金匮要略》的论述为重点,追本溯源,探究其组成方义及配伍特点。现代文献研究部份,包括对呼吸、消化、妇科、儿科等科,进行治疗疗效的观察与机理的研究,以及药理学的研究探讨,与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归纳出麦门冬汤在现代临床应用的主轴及用药的剂量,并对麦门冬汤应用于治疗各种不同疾病,所共同具有的病机进行探讨,亦即虽有各种不同症状,但只要是有相同病机,即可适用相同的治疗。文末指出对麦门冬汤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对急慢性疾病的治疗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验设计中还存在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