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中,内禅并非皇位继承的主流,亦非宋代所独有的政治现象,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却是皇位继承的主要形式。内禅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历史现象,而是一种独特的政治,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和运行方式。将内禅现象上升到内禅政治的高度,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把握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和宋代是内禅政治的四个频发期,而宋代则是内禅政治最为发达的朝代。宋代之所以是内禅政治的典型形态,原因在于宋代独特的政治文化、制度和礼法环境以及现实政治运行等诸要素机缘巧合的结果。北宋立国后,“崇文抑武”逐渐成为王朝的治国方略,士大夫阶层崛起,并形成了典型的士大夫政治。北宋中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唤起了士大夫群体“回向三代”的理想,让儒家们所赞叹的“禅让”思想重新复苏。同时,宋人对“祖宗之法”的崇拜与遵行,更是对宋代连续出现内禅产生推力,对内禅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制度变迁也影响到现实政治的运行,以宋代东宫体制为例,宋代继承、巩固唐代中期以来东宫非实体化的趋势,在制度设计上为皇权和储权重新找到平衡,皇权控制储权,有利地保障了内禅政治的出现。由于皇权的运作本身便是礼制式的,内禅礼仪伴随内禅政治而生,一经出现便与内禅政治不可分割,为内禅政治的运行、内禅前后的权力分配提供保障。具体到内禅政治本身,内禅政治的实现还来自帝国内外环境突变的压力,内禅政治的运行也有赖于各政治势力的博弈。宋代的四帝五禅有其共通之处,并大致表现了相同的“结构”。同时,从内禅主导势力的变迁来看,此间体现了从后妃干政到权相擅政的转变,因内禅期正好处于这一变迁的过渡阶段,故惟有将视野放宽,把两宋的皇位继承事件加以贯通的考察,才能看清权力变迁的线索。内禅政治与宋代的皇权密切相关,透过内禅政治可以从另一视角看宋代的皇权。由于研究取径的不同,学者们对宋代皇权的评估往往产生迥异的结论。笔者以为,整体上看,宋代的皇权确向扩大的趋势发展,但同时皇权的发展在10-13世纪真处于历史的天枰上,有两种完全相异的可能性存在于其间,只是因为帝制中国缺乏宪政的种子,皇权非但没有象征化,反而向着绝对专制的方向迈进,甚而专制思想在近现代以来依然以不同形式存在着,并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