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12-烷基化壳聚糖为载体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早期断蒂的影响,并与单纯质粒组作比较。方法实验于2008-03/2008-10在安徽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实验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pcDNA3.1-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由12-烷基化壳聚糖包裹基因的纳米粒,并将其在体外对基因DNA的保护作用进行检验;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目的组、质粒对照组、壳聚糖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腹腔注射麻醉后,俯卧位固定,背部剃毛,常规消毒铺巾。无菌条件下,以鼠背中线为皮瓣纵轴形成2cm×6cm随意皮瓣,蒂部位于骼棘连线水平。在背部肌膜的浅面进行解剖,皮瓣包括皮肤、皮下肉膜层和浅筋膜层。皮瓣形成后,设计皮瓣双侧缘的2cm、4cm处,及最远端中心点的供区及受区5对,共10个位点。皮瓣掀起后,位点处即刻用微量注射器从筋膜面向肉膜层和真皮内注射100ul溶液,每只实验鼠十个位点注射量共计1ml,给药后即刻以3-0丝线原位间断缝合皮瓣,切口緣抗生素药膏涂抹,麻醉清醒后继续单笼饲养。所有实验大鼠于术后4d断蒂,切开皮瓣蒂部皮肤达背部筋膜浅面,皮瓣不掀起,原位间断缝合皮瓣后继续单笼饲养。断蒂后7d观测皮瓣存活情况,计算存活率,将大鼠无痛性处死后,采集皮瓣最远端存活与坏死交界处组织标本,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121表达情况,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血管密度。结果1.成功提取pcDNA3.1-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并经酶切鉴定准确;采用复凝聚法成功制备包裹VEGF121表达质粒的壳聚糖纳米粒12-ACS/pcDNA3.1-VEGF121;EB取代法证实纳米粒将质粒完整包埋;DNA消化实验证实对基因DNA有防止酶降解的保护作用。2.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皮瓣断蒂后7d,所有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皮瓣存活区与坏死区已经明确,皮瓣存活率、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皮瓣存活率:目的组为(85.40±3.22)%,质粒对照组为(71.27±3.48)%,壳聚糖对照组为(50.45±4.69)%,空白对照组为(49.23±3.04)%;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为(43.15±2.33)个/高倍视野,质粒对照组对照组为(33.17±2.76)个/高倍视野,壳聚糖对照组为(23.27±2.21)个/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为(30.63±8.71)个/高倍视野。质粒对照组同壳聚糖、空白对照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壳聚糖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各组均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积,目的组比对照组染色深、数量多,壳聚糖、空白对照组阳性颗粒较少;组织学观察,目的组皮瓣肉芽组织、血管断面较丰富,炎性细胞浸润少。质粒对照组明显少于目的组且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但仍好于壳聚糖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12-烷基化壳聚糖可作为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的基因载体转染大鼠皮瓣,转染效率及基因表达优于单纯质粒给药。VEGF121基因局部运用可加速皮瓣内的血管再生,改善皮瓣缺血,具有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皮瓣早期断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