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H-L3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调节机制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素化作为一种翻译后的编辑,是泛素与靶蛋白特异性结合的过程。泛素标记需要被降解的蛋白受泛素激活酶E1激活,受泛素化的靶蛋白被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识别并降解。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UCH-L3)是去泛素化酶家族(DUBs)的成员之一,在泛素和泛素底物蛋白水解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UCH-L3有羧基末端水解酶活性,能作用于泛素的羧基端将泛素上结合的小分子的肽和化合物水解为泛素单体和结合物。UCH-L3通过形成Lsy48-和Lsy63-结合泛素二聚体来防止靶蛋白的降解和抑制泛素化活性。  目的:探究UCH-L3在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人乳腺癌三阴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调节机制。研究在体外VASH1对人乳腺癌三阴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的影响。  方法:构建人乳腺癌三阴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UCH-L3过表达稳定株,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对照组以及UCH-L3过表达组VASH1和UCH-L3的蛋白表达水平情况;应用划痕实验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对照组及UCH-L3过表达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对照组以及UCH-L3过表达组细胞侵袭能力;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对照组以及UCH-L3过表达组细胞成瘤能力。构建人乳腺癌三阴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VASH1过表达和阴性对照稳定株,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阴性对照组以及VASH1过表达组VASH1的蛋白表达水平情况。应用CCK-8实验检测外源性VASH1蛋白对人乳腺癌三阴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能力及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阴性对照组以及VASH1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MDA-MB-231细胞UCH-L3过表达组的UCH-L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的迁移、侵袭和成瘤能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MCF-7细胞UCH-L3过表达组的UCH-L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组细胞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的正常组和UCH-L3过表达组的VASH1蛋白均不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DA-MB-231细胞VASH1过表达组的VASH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与过表达组细胞的增殖无差异。外源性加入VASH1蛋白的培养基组,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的增殖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UCH-L3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转移和克隆形成能力;UCH-L3促进MCF7细胞的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UCH-L3影响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机制可能与HIF-1α相关;外源性VASH1蛋白抑制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的增殖;内源性VASH1基因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高表达MIP-2γ/GM-CSF融合蛋白的酵母工程菌株,并优化发酵、纯化条件。以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MIP-2γ/GM-CSF融合蛋白在体外的促造血增殖活性;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人类正常结肠上皮的双向凝胶电泳参考图谱,鉴定了162种非冗余蛋白质,并对这162种蛋白质按功能和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初步分类;发现了37种结肠上皮蛋白质存在翻
动静脉血栓形成是人类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现有的抗凝血药物由于副作用较大,在治疗凝血功能异常中的应用比较局限,所以新型抗凝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线虫抗凝肽(
前言 内毒素(Endotoxin)即革兰氏阴性(Gram’s negative;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部分。脓毒症时,内毒素可刺激机体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 既往认为只有在G~-菌裂解时才会释放内毒素,近年来却发现处于生理状态的G~-菌也会释放内毒素,某些抗菌药物可以诱导G~-菌释放大量的内毒素,抗菌药物诱导G~
实验目的:  1)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查MRSA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 2)在此基础上,研究MRSA中mecⅠ和mec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分布,分析这种多态性的流行病学及与苯唑西林MIC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