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中医慢病管理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以肾功能及营养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为评价指标,探讨中医慢病管理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特色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3~2018.9月期间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观察过程中因依从性较差试验组结案3例,对照组结案2例;因疾病进展行肾脏替代治疗试验组结案0例,对照组结案3例。最终试验组共47例,对照组共45例。试验组CKD原发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5例,尿酸性肾病4例,其他6例;对照组CKD原发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3例,高血压肾病3例,尿酸性肾病3例,其他8例。对照组予健康宣教,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口服中成药及对症治疗的基础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纳入中医慢病管理,共随访6个月。比较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变化,比较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经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2%,试验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1.1中医症状:试验组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食少纳呆、恶心呕吐、浮肿、肢体麻木症状治疗后均能明显改善;对照组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浮肿、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症状治疗后能得到明显改善,对腰膝酸软症状改善不显。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改善倦怠乏力、浮肿、恶心呕吐症状,改善腰膝酸软、食少纳呆、肢体麻木症状优势不显。1.2中医证候积分:CKD3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CKD4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5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随着肾功能的进展,试验组患者在改善中医证候较对照组优势明显。2.临床疗效:经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1肾功能:CKD3期试验组经治疗肾功能明显改善,对照组肾功能较治疗前稳定;试验组治疗后肾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逆转至CKD1-2期的有6人,维持于CKD3期的有14人,进展至CKD4-5期的0人;对照组逆转至CKD1-2期的有2人,维持于CKD3期的有16人,进展至CKD4-5期的有3人。CKD4期试验组经治疗肾功能保持稳定;对照组肾功能较治疗前进展;试验组肾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逆转至CKD1-3期的有3人,维持于CKD4期的有10人,进展至CKD5期的1人;对照组逆转至CKD1-3期的有0人,维持于CKD4期的有10人,进展至CKD5期的有2人。CKD5期试验组经治疗肾功能较为稳定,对照组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进展;试验组较对照组能延缓肾功能进展,试验组逆转至CKD1-4期的有2人,对照组逆转至CKD1-4期的有1人。2.2营养指标:CKD3期、CKD4期、CKD5期试验组、对照组营养指标较治疗前均保持稳定(P>0.05);CKD3期试验组较对照组营养指标改善(P<0.05),CKD4期、CKD5期试验组营养指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生存质量疗效:经治疗试验组在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精力(Vitality,VT)、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六个维度疗效显著,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维度较治疗前疗效明显,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维度较治疗前无明显优势;对照组在BP维度较治疗前疗效显著,GH、PF、RP、SF四个维度较治疗前疗效明显,VT、RE、MH三个维度较治疗前无明显优势。试验组在VT、RP维度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在GH、SF、MH维度较对照组疗效明显,在PF、RE、BP维度较对照组无明显优势。结论:1.中医慢病管理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以腰膝酸软、恶心呕吐、浮肿症状较对照组优势明显。2.中医慢病管理能显著逆转CKD3期肾功能,有效延缓CKD4期、CKD5期肾功能进展,营养指标亦保持稳定。3.中医慢病管理能显著改善CKD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七个维度,情感职能较管理前改善不显,故应着重调整中医情志疗法。4.中医慢病管理安全性高、经济负担轻、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更适用于慢病的长期管理,且观察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大规模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