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分泌干扰污染物(EDCs)是能够模拟/模拟生物体对内源性激素的分子效应,干扰或阻止激素正常合成、释放、结合、代谢等过程的一些天然和人工合成化合物。EDCs可能导致动物生殖系统异常、性别紊乱、免疫力及生育力降低等。EDCs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多种环境介质中。然而,关于EDCs的生物富集及其机理的系统研究还很有限。为此,本研究选取10种典型EDCs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P)、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P)、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P)、对羟基苯甲酸丁酯(BP),邻苯基苯酚(PHP)、三氯生(TCS)、双酚A(BPA)三氯卡班(TCC)及其脱氯产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均二苯脲(NCC)。系统研究珠江水系野生淡水水生生物中这些EDCs的富集、生物食物链放大潜力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旋涡振荡-超声波辅助萃取结合凝胶渗透色谱除去大分子有机物干扰,再经硅胶柱层析进一步净化,建立生物样品中微/痕量内分泌干扰污染物的UHPLC-MS/MS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1~9.7 ng/g dw,回收率为65.2%~118.0%。(2)除NCC以外,EDCs广泛分布于珠江水系淡水野生生物中。EDCs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TCC只在甲壳纲中检出,且占EDCs总浓度的56%,检出率为100%,次为PHP和MP;而硬骨鱼纲中则以BPA为最,检出率为96.67%,次为TCS和MP。另外,EDCs在生物中的分布与食性呈现出一定的关系,肉食性鱼类脊肉中MP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鱼类,浓度范围为402.52 ng/g lw;肉食性鱼类脊肉中TCS和BPA的浓度明显低于其他鱼类,范围分别为ND和21.90ng/glw。(3)EDCs在珠江水系野生淡水鱼类中的富集水平存在明显的组织差异。MP、TCS和BPA在鱼类组织器官中的浓度和生物富集因子(logBAF)基本上表现为肝脏>腩>脊肉,说明肝脏的富集能力最强,腩次之,脊肉最弱。(4)EDCs在珠江水系野生淡水鱼类中的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紧密相关,总的来看,珠江广州河段鱼中EDCs浓度较高,尤其是MP、TCS和BPA;EDCs的生物富集表现出一定的季节特征,如MP、TCS和BPA在广东鲂脊肉中浓度表现为雨季高于旱季。生物的个体特征对其中EDCs的分布存在明显影响,如随生物体重的增加,脊肉中的MP的浓度呈上升趋势,而TCS的浓度呈下降趋势。生物性别也对其中EDCs的富集存在明显影响。如MP在雌性福寿鱼脊肉中的浓度高于雄性,TCS在雌性银鲫鱼和广东鲂脊肉中的浓度亦高于雄性,BPA则在在雌性赤眼鳟和福寿鱼脊肉中的浓度也高于雄性。(5)EDCs有一定的生物放大潜力和子代传递效应。如TCS的营养级放大因子(TMF)为1.62,可能沿生态食物链放大,BPA的TMF为0.92,而MP的TMF为0.33,表明可能随着食物链产生生物稀释作用。MP、TCS和BPA均可能发生母子传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