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荀子哲学思想的研究,从管理角度对荀子人性论进行关注,系统阐述荀子“性恶论”和“化性起伪”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礼法相融的一系列管理方略。
文之初,详细说明荀子管理思想研究现状和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从多维角度对荀子思想进行探索,结合专业特色确定论文的写作视域。本文从荀子“性伪合而天下治”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荀子“性伪合而天下治”思想中的人性论、荀子“性伪合而天下治”的管理思想以及荀子“性伪合而天下治”思想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
在中国璀璨的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先秦时期的古典哲学思想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其中儒家思想最为君王之重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治国管理方略中,智者们提出一些与早期相异的观点。由于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层面的质疑虽暂时不足以产生巨大的影响,但这却为今后的社会发展埋下伏笔。因此,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荀子及其“性恶论”和“化性起伪”思想尤为突显。
在经历了战争、社会动荡及稷下学宫的特殊经历后,荀子批判的继承了诸子之学,提出与前人相异的思想主张。荀子认为天是自然之天,不包含神秘的命运主宰之义。由此,人的地位得到上升,人性论的问题浮出水面。荀子提出不同于孟子的“人性恶”思想。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具有趋善与趋恶的可能性。荀子针对由恶趋善提出另一重要观点──“化性起伪”思想。理清荀子人性论思想,对理解荀子思想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深刻意蕴,这为荀子的管理思想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荀子对天人关系和人性论的逐步深入,加之发现依靠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行为的不足,荀子提出一系列与“人性恶”思想相应的管理方略。他主张管理主体首先要“尽伦尽制”,结合“隆礼重法”的管理方略,达到“求治去乱”的管理目标。即以外在且带有强制性的典章制度遏止人们的欲望,从而将人规范成安分守己而心悦诚服的顺民,由此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之立意。
环顾荀子的典章之作,回味其中的字词句义,反思其间的深刻道理。以养人之欲与给人以求为出发点,遵循尚贤使能、奖惩有方及礼法并重的途径,实现天下咸宁的美好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