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Thermolysin家族金属蛋白酶的适冷机制适冷酶由生存于永久低温环境(如深海、极地和高山地区等)的生物所生产,兼有低温下高的催化效率和高温下的热不稳定性双重特点。虽然对适冷酶的适冷机制有着不同的解释,但目前最流行的解释是,适冷酶在低温下高的催化效率来自于高的酶蛋白柔性,而高的蛋白柔性则源于适冷酶的热不稳定性。但是,这一解释仍有局限性,因为,目前有报道发现适冷酶可以同时具有高的活性和高的热稳定性。在实验室内通过定向进化对酶分子的改造实验也证实,有些情况下,少数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也可以产生同时具备高催化活性和高热稳定性的酶。因此,适冷酶的适冷机制以及适冷的结构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嗜热菌蛋白酶家族(thermolysin family,也称M4 family)中的金属蛋白酶多来源于细菌,其中的典型代表有来自嗜热菌Bacillus thermoproteolyticus的嗜热thermolysin和来自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的中温pseudolysin,以及来自南极细菌643的(适冷)vibriolysin(VAB)。VAB是目前所知的M4家族中唯一来源于永久低温环境的蛋白酶,但是目前关于VAB的信息仅有NCBI公共数据库中的核酸序列(AF272770)和预测的氨基酸序列(AAF78076),对于其来源菌643的生理特征以及VAB的生化性质并没有任何报道。因此,发现Thermolysin家族的(新的)适冷酶并对其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对于提高对蛋白质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以及对蛋白酶温度(低温)适应进化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SM9913是分离自深海沉积物的一株γ-proteobacterium。P.sp.SM9913能够分泌大量蛋白酶,MCP-02是P.sp.SM9913分泌的一种金属蛋白酶。MCP-02的N端序列与VAB具有很高的同源性(identity为95%),北极海冰细菌P.sp.SM495所分泌的胞外酶E495的N端序列也与VAB具有很高的同源性(identity为93%),表明这两种酶都很可能属于Thermolysin家族。本论文选用金属蛋白酶MCP-02和E495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了基因克隆和表达、性质研究和序列与结构分析,并以中温的pseudolysin为对照,研究了MCP-02和E495的适冷机制。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一)深海来源和北极海冰来源的Thermolysin家族的新型蛋白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其生化和酶学性质研究。(1)深海适冷菌P.sp.SM9913所产胞外金属蛋白酶MCP-02的研究。本论文通过使用巢式PCR和TAIL PCR等技术手段,克隆了深海适冷菌P.sp.SM9913所产胞外金属蛋白酶MCP-02的全基因序列。mcp-02基因全长2184 bp,编码含有72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酶前体。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序列号为EF029091(核酸序列),ABL06977(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MCP-02为Zn金属蛋白酶,属于Thermolysin家族,Vibriolysin亚家族(Vibriolysin subfamily,M04.003)。将MCP-02在E.coli中进行异源表达,使用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从胞外分离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的重组MCP-02酶。N端测序表明重组酶和野生酶具有相同的N端序列,表明获得的mcp-02基因序列是正确的。MALDI-TOF质谱分析表明,成熟的重组酶MCP-02分子量为33929 Da。综合酶分子量和N端序列,推断MCP-02成熟酶长315氨基酸残基(A205-D519)。以酪蛋白为底物,MCP-02最适催化pH为8.0,最适催化温度为57℃。55℃半衰期t1/2为90 min,60℃半衰期t1/2为23 min。对二肽合成底物的降解(pH 8.0)表明,MCP-02偏好降解P1’位是大的疏水残基的二肽底物,顺序为Phe>Leu>Val。对MCP-02的研究是对深海来源的Thermolysin家族适冷酶生化和酶学性质的首次研究。(2)北极海冰细菌P.sp.SM495所产胞外金属蛋白酶EA95的研究。本论文通过使用巢式PCR和TAIL PCR等技术手段,克隆了北极海冰细菌P.sp.SM495所产胞外金属蛋白酶E495的全基因序列。蛋白酶E495的基因全长2193 bp,编码含有73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酶前体。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序列号为FJ211191(核酸序列),ACI28452(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E495为Zn金属蛋白酶,属于Thermolysin家族的Vibriolysin亚家族。将E495在E.coli中进行异源表达,使用超声波破碎、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Native-PAGE等技术,从周质空间分离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的重组E495酶。N端测序表明重组酶和野生酶具有相同的N端序列,表明获得的E495基因序列是正确的。MALDI-TOF质谱分析表明,成熟E495分子量为33376 Da。综合酶分子量和N端序列,推测E495成熟酶含有310个氨基酸残基(A207-T516)。E495的酶学性质与MCP-02相似。以酪蛋白为底物,E495最适催化pH为7.5,最适催化温度为57℃。55℃半衰期t1/2为82 min,60℃半衰期t1/2为20 min。对二肽合成底物的降解(pH 8.0)表明,E495偏好降解P1’位是大的疏水残基的二肽底物,顺序为Phe>Leu>Val。对E495性质的研究是对极地海冰来源的Thermolysin家族适冷酶生化和酶学性质的首次研究。(二)对Thermolysin家族适冷酶的适冷机制的研究,揭示适冷酶“活性—柔性—稳定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以Thermolysin家族的适冷酶——深海MCP-02和北极海冰E495为研究材料,以MCP-02和E495的中温同源酶——来自陆地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的中温pseudolysin,作为中温对照,研究Thermolysin家族适冷酶的适冷进化机制,以揭示适冷酶“活性—柔性—稳定性”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从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的基因组中克隆了pseudolysin的全基因序列,并将其在E.coli中进行异源表达,分离纯化并获得了电泳纯度的重组pseudolysin,详细研究了pseudolysin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本论文系统比较了pseudolysin、MCP-02和E495的催化效率、热稳定性和柔性。结果表明,以合成二肽FA-Gly-Leu-NH2为底物,在Tris-HCl缓冲液(pH 8.0)中,在低温和中温(10-40℃)条件下,三个蛋白酶的催化效率顺序(kcat/Km)为pseudolysin<MCP-02<E495,其中在25℃下,pseudolysin的kcat/Km为0.64±0.01 s-1mM-1,MCP-02的kcat/Km为1.32±0.01 s-1 mM-1,E495的kcat/Km为2.55±0.05 s-1mM-1,三个酶的催化效率接近1:2:4。可见在低温和中温条件下,三个酶的催化效率随着生存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表明三个酶因生存环境温度不同而表现不同程度的冷适应性。三个酶催化酪蛋白水解的最适酶活温度分别为62℃(pseudolysin),57℃(MCP-02),和57℃(E495)。55℃的半衰期t1/2分别为530 min(pseudolysin),90 min(MCP-02),和82 min(E495);60℃的半衰期t1/2分别为160 min(pseudolysin),23 min(MCP-02)和20 min(E495)。三个酶在55℃下的失活速率常数kinact分别为2.2×10-5 s-1(pseudolysin),1.3×10-4 s-1(MCP-02)和1.4×10-4 s-1(E495);在60℃的失活速率常数kinact分别为7.3×10-5 s-1(pseudolysin),5.1×10-4 s-1(MCP-02)和5.8×10-4 s-1(E495)。使用荧光法监测酶的热变性过程,获得了三个酶的表观变构温度(Tm)分别为75℃(pseudolysin),64℃(MCP-02)和63℃(E495);使用圆二色谱监测α螺旋的解螺旋过程,获得了三个酶的表观变构温度Tm分别为72℃(pseudolysin),65℃(MCP-02)和65℃(E495)。分析最适酶活温度、半衰期(和失活速率常数)和表观变构温度的数据都得到一致的结论,三个酶的热稳定性顺序为pseudolysin>MCP-02≈E495。MCP-02和E495的热稳定性相当,都比pseudolysin降低5~10℃,但是,总体上讲MCP-02和E495的热稳定性仍然很高,如最适酶活温度都约为57℃,仅从热稳定性上判断两酶都类似于中温酶。以丙烯酰胺为淬灭剂,研究了三个酶在低温(15℃)和中温(40℃)下的动态荧光淬灭,计算了各酶在不同温度下的Stern-Volmer淬灭常数KSV,和不同温度下的KSV的差值,△KSV(40-15℃),并用△KSV(40-15℃)来表征酶的柔性。三个酶的△KSV(40-15℃)分别为2.6±0.1 M-1(pseudolysin),5.3±0.1 M-1(MCP-02)和5.7±0.1 M-1(E495),表明三个酶存在以下柔性顺序,pseudolysin<MCP-02<E495。上述结果中三个酶的催化效率和柔性具有相同的顺序,都随生存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这与已报道的“典型”适冷酶相似。但是,热稳定却并不随生存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适冷酶E495的催化效率和柔性都高于MCP-02,但是其热稳定性却与MCP-02几乎相同,这表明,至少E495的高的柔性的获得并不是通过降低本身的热稳定性来实现的。这个结论与目前的流行观点“适冷酶在低温下高的催化效率来自于高的柔性,而高的柔性则来源于低的热稳定性”不同。为了进一步研究MCP-02和E495的适冷机制,与解彬彬博士一起对三个酶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模拟过程中的氢键、盐键数目的统计分析(详细结果见解彬彬博士论文)。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我们提出了Thermolysin家族适冷酶的适冷进化机制模型。Thermolysin家族的适冷酶通过提高整体柔性来提高其低温下的催化能力,稳定性的降低并非柔性提高的前提。这是对Thermolysin家族适冷酶适冷机制的首次报道。二、深海适冷菌P.sp.SM9913对有机氮的降解研究表明,深海中一些γ-proteobacteria通过分泌大量的蛋白酶将环境中的蛋白降解为短肽,并最终运输到胞内为菌体提供能量和碳源。深海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SM9913属于γ-proteobacterium。P.sp.SM9913能够分泌大量蛋白酶,目前的研究表明,这些蛋白酶中至少包括两种不同的丝氨酸蛋白酶,MCP-01和MCP-03,和一种金属蛋白酶MCP-02。这些胞外蛋白酶如何协同作用对胞外蛋白进行充分降解目前还不清楚。而这个问题的阐明不仅有助于阐明深海适冷菌P.sp.SM9913对深海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而且对阐明深海沉积物中有机氮的降解和氮循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分别以多肽——氧化型的胰岛素B链(insulin Box,含30个氨基酸残基)和大分子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含583个氨基酸残基)为底物,研究了P.sp.SM9913的三种胞外蛋白酶MCP-01、MCP-02和MCP-03对它们的酶切位点,并分析了它们潜在的协同作用,为阐明深海适冷菌P.sp.SM9913对有机氮的酶解机制奠定基础。以insulin Box为底物,首先使用HPLC分离肽段的方法优化了各酶酶解条件,然后将降解后的混合肽段使用MALDI-TOF质谱分析获得产物中的各肽段的分子量信息,通过分析分子量找到丰度高的肽段所对应的序列,从而获得酶切位点。结果表明,以insulin Box为底物,鉴定到了MCP-01的5个切点,为Gln+His、Leu+Tyr+Leu、Cya+Gly和Phe+Phe,这些切点均与已报道的subtilisin Carlsberg的相应切点一致;鉴定到了MCP-02的7个切点,为Gin+His、Leu+Cya、Ala+Leu+Tyr、Cya+Gly、Arg+Gly和Phe+Phe,其中5个切点与已报道的thermolysin的切点不同;鉴定到了MCP-03的5个切点,为Leu+Cya、Glu+Ala、Leu+Tyr、Gly+Phe+Phe,其中1个切点与subtilisn Carlsberg和Thermitase不同。三种酶在insulin Box上既有相同的切点,也有不同的切点。将三种酶在insulin Box上的切点叠加在一起进行分析表明,P.sp.SM9913的三种胞外蛋白酶MCP-01、MCP-02和MCP-03可以将30个残基的insulin Box切成2~7个残基长度不等的肽段或多种游离氨基酸。以BSA为底物,首先用SDS-PAGE技术分离三种酶酶解所产生的大分子肽段,优化了酶解条件,在此基础上,选取高峰度的大分子量肽段,通过使用Edman降解法测定肽段N端序列,分析了三种酶在BSA上的部分酶切位点。结果表明,三种酶在有限降解大分子蛋白BSA时,具有不同的切点。三种酶的切点叠加在一起共有6个,为Thr83+Tyr84,Leu218+Ser219,Glu226+Phe227,Val234+Thr235,Leu422+Val423,Ala489+Leu490,这些切点均位于BSA蛋白质外表面的α-螺旋或者loop上。上述结果表明,深海适冷菌P.sp.SM9913所产的三种胞外蛋白酶MCP-01、MCP-02和MCP-03降解蛋白质时既具有相同的酶切位点,又具有不同的酶切位点,表明它们在降解胞外蛋白或多肽底物中可能有协同性,这为进一步研究P.sp.SM9913在深海沉积物中对有机氮的降解机制和生态适应机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