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统编版(六三制)初中语文教材中,寓言的数量是四篇八则,其中六则是文言寓言。然而在处理这些文本时,很多教师往往重视其文言形式,却忽略了文本意识。基于此,笔者选择了经典文言寓言文本《愚公移山》,并且基于同课异构的理论选择了钱梦龙、郭初阳、潘庆玉、徐立峰四位名师的课例进行多维度细化比较研究,以此丰富文言文教学理论、寓言教学理论和名师课例研究理论。本文选取的课文《愚公移山》,历来被收录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在目前全国推广的统编版教材中,《愚公移山》处于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是教读课文。文章中充满了大胆的夸张与想象,情节引人入胜,叙事详略得当,人物刻画手法多样,语言质朴凝练。许多名师曾出示过公开课。本文选取的四位名师具有代表性,他们的《愚公移山》课例在语文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钱梦龙老师凭借课例一举成名,开启了文言文教学的新天地;郭初阳老师的课例引起了“解构主义”的大讨论;徐立峰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例,引发了语文教师的纷纷学习;潘庆玉教授的群文阅读课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比较四位名师课例的共性,可以为研究文言文教学和寓言教学的一般规律及方法指明方向,课例比较中的个性则反应了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为我们的当代教学提供借鉴。对于名师课例的比较研究能够提升教师对于文言寓言的认识,引导教师辩证地看待名师课例,激发教师阅读教学的文体意识和整体意识,同时能够引领语文教师关注语文教育的发展动态,引领我们关注传统教学和创新教学,从而引发对于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本文打破了单一角度课例比较的模式,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名师课例进行多维度比较研究,分析名师课例中教学目标及内容、教学策略及方法、教学理念的异同,从而得出相关教学启示:文言文教学要强调文言字词的积累,增加学生积累,要关注文本特质,提升学生的感悟与运用能力,重视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欣赏品位;寓言教学中要确立文本意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文言寓言教学要处理好文言与寓言的关系;阅读教学方式建议以单篇阅读为主,群文作为延伸和补充。四位名师跨越了30年,他们的课例不仅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发展过程中的探索,更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变化。语文教学从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转为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也从一味地追求创新教学转化为辩证地看待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传统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有许多好的教育方法需要继承和发扬,但不加创新的坚持传统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